蒙古人剛剛向遵化城發起衝鋒,那城頭突然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
借著炮口噴出的火舌,他們驚恐地發現,那城頭上竟然有數十門火炮,此時正對著城下傾泄憤怒的炮彈!
蒙古人對火炮並不陌生。自明代開國,明軍就頗為重視火器,京師三大營中,即有以火器為主要作戰武器的神機營。
而二百多年來,蒙古人與大明打了又和,和了又打,基本上就沒消停過。在無數次戰鬥中,自然也對明軍的火器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
蒙古騎兵不怕鳥銃。一則這玩意射程太近,不過五六十步,還趕不上弓箭的射程;二則擊發太慢,打一槍需要一分多鐘;三則適應能力差,碰到雨雪天氣就無法使用;四則準頭一般,對騎兵這樣的快速移動目標,往往難以瞄準。
對戰之時,只要騎兵一個衝鋒,使用鳥銃的明軍往往先慌亂起來,不等敵軍進入射程即胡亂開槍;真進入射程了,又恰好在填裝彈藥,來不及再次擊發;等裝填得差不多了,騎兵也都殺到眼前了,那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
要說對蒙古人有點威脅的火器,那就得說大炮了。這東西射程遠,足可達到數百步;威力大,一打就是一大串。但缺點同樣很突出,那就是十分笨重,一尊大炮往往達到上千斤,只能用來守城;擊發速度更慢,幾分鐘才能開一炮;且有射擊死角,若攻城者接近城牆,火炮就打不到了。
儘管有很多缺點,但大炮畢竟是大炮,對付上千年來一直靠戰馬和弓箭馳騁天下的蒙古人,還是一件犀利的殺器。
蒙古人在嘗過火炮的厲害之後,也知道這玩意不好惹。是以在入境騷擾之時,總會儘量避開駐有大炮的堅城,只拿那些防守薄弱的村子開刀。
但此次突襲遵化城,者勒蔑事先已得到情報,說城中的大炮已經調至遼東。守城士兵只有些鳥銃,且大都鏽蝕損壞,能擊發的還占不到四成。因此他才放心大膽地將攻城的隊伍開至離城牆二百多步處,然後才發動衝鋒。
可者勒蔑哪裡知道,戚家軍的佛郎機炮小巧輕便,可以隨軍攜帶。也算他倒霉,恰好他率軍攻城之日,趕上戚家軍搶先一步入城,將佛郎機炮布於城頭。
此時數十門火炮一齊開火,聲勢極為駭人,連大地似乎都被撼動。而那些守城的明軍,也根本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突然間如此多的火炮就在身邊開火,竟將他們嚇得全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有的甚至嚇尿了褲子。
但蒙古人常年征戰,作戰經驗還是非常豐富。他們雖然集體壓上攻城,但並非是像之前的土匪那樣,排出人挨人、人擠人的密集隊形,而是較為分散,人和人之間至少有數步的距離。
因此當佛郎機炮發射的實心彈落入蒙古人的陣中時,雖然將落點之處的蒙古人當場砸得腦漿迸裂,周圍的人卻沒受多大傷害。一輪齊射過後,只打死十幾個士兵,對總兵力達到五千人以上的蒙古軍隊來說,似乎算不得什麼嚴重的打擊。
朱由檢在城頭看得扼腕嘆息,心想這個時代的火炮還是太落後了。若是裝備了榴彈,不是靠那實心的鐵球去砸人,而是靠榴彈落地爆炸時產生的彈片傷人,那有效打擊範圍可就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大片了。真要是那樣,這幾十門火炮的一輪齊射,至少也要撂倒千八百個敵人!
可惜,這個時代還只有實心彈,榴彈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發明出來。
即使如此,這幾十門佛郎機炮產生的心理威懾力仍是極大。蒙古人本來毫無防備,此時突遭炮襲,登時陣腳大亂。
自從蒙元衰落,蒙古大草原上的這些部落,又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前的紛亂狀態。各部族之間,往往為了爭奪水源和牧場大打出手,勢同水火。而蒙古人的軍事實力,也就在這種內耗之下一落千丈了。
比如這朵顏部,雖然名為一個部落,其實也是由十幾個小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在明初之時,他們的聯盟還較為穩固,由他們組建的「朵顏三衛」,戰鬥力也冠絕天下。
而此後數百年,朵顏部內部也是紛爭不斷,各小部落之間或為爭奪部落首領的位子、或為爭奪牧場,甚至為了搶女人,爆發過數十次激烈的戰鬥。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讓朵顏部產生致命的裂痕。
此次者勒蔑率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