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要臣…假意叛回建虜?」劉興祚大驚失色道,「臣雖不惜此頭,但皇太極為人最是陰險狡詐,此計未必能瞞得過他…」
「並不是要你立刻回去,」朱由檢一邊來回踱步,一邊緩緩地道,「那樣當然會惹人懷疑。朕很快就會下一道旨意,給你個閒職,把你調入京師居住。」
說到這裡,朱由檢目光如刀地盯著劉興祚,一字一頓地道:「現在你就有一個『立功』的機會。間諜大案至今仍秘而不宣,京師城門方位圖和那封給皇太極的密信,朕交到你手裡。你要麼就選對你最忠心耿耿、寧死也不會背叛你的人,要麼就乾脆連這個人也不要告訴他實情,只讓他設法潛回遼東,把密信交給皇太極。同時你要附上口信,說在這邊鬱郁不得志,仍想回遼東為建虜效力。」
劉興祚猛然醒悟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皇太極未必會信任臣,但一定也想借臣這條渠道,從京師打探更多的消息。」
「聖上正是此意。」袁可立接過話茬道,「只要皇太極繼續與你聯繫,我們可以先給他傳遞一些真實的、但不太重要的情報,慢慢取得他的信任。同時,你也可以在聯繫中接觸到女真人的間諜。如果你選派的手下得力,他還可以把女真人的動向及時向你稟報。」
朱由檢冷哼一聲道:「等到皇太極慢慢上鉤,你就給他傳遞一些致命的假情報。只要他判斷出現失誤而輕舉妄動,朕就可以趁機狠狠地敲他一下子,把他打疼、打怕!」
說到這裡,朱由檢又對劉興祚誠懇地道:「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皇太極。也許他根本不會上當,那你派出去的人性命就難保了。而且,此事一旦泄露,讓朝中大臣抓住把柄,他們定會指你為真的內應。到時候朕為了保密,肯定不會為你澄清,那時你自己也會蒙受不白之冤,甚至因此下獄,有生之年都背上漢奸的罵名。因此你可要想好了,朕絕不強人所難。」
劉興祚當即慨然道:「臣蒙陛下不棄,委以此等重任,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個人性命榮辱何足掛齒!既然陛下與尚書大人問起,臣有一親侄,名叫劉至中,乃臣兄所出。臣兄早已亡故,至中視臣為父,其為人忠貞沉毅,若讓他經辦此事,絕不會出差錯。」
朱由檢點點頭道:「具體事宜,你下去再與尚書大人詳議。但事不宜遲,密信要立刻傳給皇太極,若拖得時間長了,讓白蓮教和韃子都知道京師出了事,這條計策就廢了。」
二人退下之後,朱由檢又趕緊把吏部尚書王在晉請了進來。王在晉今年已經六十多歲,比起兩年多前經略遼東時,身形更加瘦削,因為公事繁忙,也累得眼窩深陷,甚至走路都有些不穩。朱由檢見了很是心疼,忙命看座,又奉上香茗讓王在晉喝幾口解解暑氣。
王在晉謝恩之後卻沒心思喝茶,只沾了沾嘴唇意思了一下,便憂心忡忡地道:「陛下,戶部太倉庫存銀已經不足五萬兩了!各地衛所官軍欠餉已經兩個多月,不能再這麼拖下去;今春河南大旱,黃河故道又爆發蝗災,赤地千里,百姓幾欲易子而食,也必須馬上賑濟。以臣之見,是否可在除河南外各省暫時加賦?若每畝民田加派一分銀,全國共有民田約四百萬頃,折畝四億畝。十分為一錢,十錢為一兩,則可得白銀四百萬兩。即使收不上來那麼多,一二百萬兩總是有的,或可解燃眉之急。」
朱由檢卻搖頭道:「不行。按理說朝廷規定的田賦並不重,但尚書大人也應該知道,各省土地兼併情況都很嚴重,宗室、勛臣、士人的土地是不用納糧的,要增派的銀子只能攤到普通百姓頭上。現在已經有了『三餉』,名義上田賦不高,實際卻已經高得很。再加上地方官吏貪腐,百姓負擔更重。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實在不宜再加賦了,否則就有官迫民反的危險啊…」
王在晉也痛苦地嘆了口氣道:「陛下聖慮深遠,臣愚不能及。可若不加賦,銀子從哪裡來?除非…除非借用內帑銀,可臣也知道,山海關築重城、擴建京師外城全用內帑,耗費巨大,臣不忍再向陛下張口…」
「尚書大人也不必太過煩惱。」朱由檢嘿嘿一笑道,「朕倒有個另闢蹊徑的法子,不用加賦便可使太倉庫入庫一千萬兩。不過呢,乍一施行起來肯定有些難度,還要尚書大人大力配合。」
王在晉驚愕地望著朱由檢,半晌才道:「一千萬兩?臣
第九百六十四章 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