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336;
從清軍尚未入關時起,朱由檢就在布置一盤很大的棋。在歷史上,明朝毫無疑問是劣勢的一方,處處受制,處處被動挨打,最後不但清軍搶得盆滿缽溢,揚長而去,明朝方面還損失了大將趙率教和滿桂,袁崇煥也因此下獄,還險些迫反祖大壽的遼東邊軍。
可是由於朱由檢的穿越,這盤棋的內容已經完全不同。在軍力方面,朱由檢仍然無法與他的對手皇太極相比。但他既然知道清軍一定會繞過山海關入關,自然對此次京師保衛戰早就有了通盤布局。尤其是搶築京師外城,更是料敵之先,從根本上確保了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朱由檢也有誤算,比如對清軍進攻的突然性和出色的機動能力估計不足。正因為他的這個失誤,大將趙率教才會犧牲,朱由檢也不得不冒險親赴大沽接收葡萄牙人運來的火器。
不過從那以後,戰局一直在按照朱由檢的預想發展。無論是在京師城下屢挫清軍,還是盧象升、郝永忠利用地形發動對清軍兩路偏師的突襲,都是在朱由檢制定的大框架內進行。由於戰略正確,諸將才有機會把自己的軍事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否則如果朱由檢按照很多大臣竭力要求的那樣,從一開始就強令山海關和宣大邊軍來救援京師的話,恐怕那兩路明軍早就在半途全軍覆沒了。
而現在,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朱由檢為皇太極準備了兩把要命的尖刀,一把是李來亨虎口拔牙,在皇太極的眼皮子底下火燒通州糧倉;而另外一把,就是在宣府神秘消失的李定國,以及他的四千輕騎兵了。
朱由檢交給李定國的作戰任務只有一個:在清軍退出關外時予以阻擊。
說起來簡單,可這個任務實在是太艱巨了。清軍雖然損兵折將,但元氣未傷,還有十幾萬大軍;李定國則只有四千人,還是從貴州長途跋涉回來的,按照正常思路,這仗根本就沒法打。
但是朱由檢本來也沒打算讓李定國和清軍硬碰硬。李定國還身在貴州之時,朱由檢就通過飛鴿傳書,和他反覆探討未來的這關鍵一戰。李定國本來也擅長用計,二人一拍即合,便擬定出這麼一個作戰方案來。
這個作戰方案簡單說就是:李定國部避開所有清軍,從宣府偷偷出關,繞道蒙古草原趕到喜峰口,在喜峰口設伏等待清軍。
要想實施這個作戰方案,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清軍一定要從喜峰口原路返回。否則從宣府到山海關足有數百里,清軍從任何一點都可以出關,李定國的埋伏就失去意義了。
但是朱由檢一直認為,清軍從喜峰口原路返回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戰事的發展也印證了他的判斷。很明顯,清軍占領薊州、遵化等地,就是為了撤退方便。朱由檢就賭了一把,提前讓李定國去喜峰口設伏。如果皇太極「不走尋常路」,非得另尋一條路出關,朱由檢也就只有自認倒霉了。
但是皇太極還是按照正常的思路原路返回了,李定國這支伏兵也就派上了用場。當日他在宣府得到了宣大總督袁崇煥籌措的七天軍糧後,立即星夜起兵出關,馬不停蹄,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沿著燕山北麓的草原抵達喜峰口。
這也是清軍的一個盲點,他們認為明軍的援軍一定會直接打過來,卻不料李定國暗渡陳倉,從明朝實際控制範圍之外的草原上迂迴了過去。本來這裡是蒙古朵顏部的勢力範圍,但朵顏部自從三年前大敗於遵化之後,已經一蹶不振,根本不敢到長城附近轉悠。因此這一帶反而成了真空區,正好利於進兵。
但是喜峰口本身只是一座很小的關城,又已被清軍焚毀,指望守城阻擋清軍當然是不現實的。不過李定國早有謀劃,他和李來亨的選擇不約而同,都是火攻!
但是李來亨的火攻是單刀直入,李定國則不同,他的火攻分為虛實兩部分。虛的那部分就是草原上那場大火,他也知道單憑這場火,不會給清軍帶來多大傷亡,李定國真正的用意是用這場火吸引清軍的注意力,真正的殺招則在關內。
此時此刻,李定國親率三百身手矯健的部下,借著夜色和地形的掩護,已經摸到了清軍的身邊,直線距離只有二三十步,清軍卻仍渾然不覺。
當然,李定國還有一個怎麼也甩不掉的「跟班」,那就是馬千雪。他本來不想讓馬千雪冒險,可馬千雪一聽不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