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戩臨死之際,才看出宋徽宗趙佶的深不可測,也看到趙佶的膽識。即使大宋混亂不堪,民不聊生,政治紊亂,蔡京權傾朝野都不動如山,氣定神閒,怡然自得,沉浸於書畫之中,一切都是為了兩派之爭消失,鞏固自己的皇位。
蔡京是宋徽宗一手提拔,是他的心腹,卻在最後時刻為了自己的利益,欺上瞞下。趙佶表面上毫不在乎,實際上心急如焚,借著他人之手重新奪回大權。並且,宋徽宗也藉此機會殺了楊戩,剪出身邊的一大禍害。
楊戩到死也不曾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曾經的書畫皇帝,變得如此老謀深算,運籌帷幄。身為北宋有名的太監,與童貫齊名,卻死於公元1110年7月,即大觀四年七月。歷史之中,楊戩成為彰化軍節度使,又歷任鎮安、清海、鎮東三鎮節度使,由檢校少保升至太傅,最後打起了太子的主意。
只可惜,歷史的軌跡已經更改,楊戩還未升至太傅,就被宋徽宗賜毒酒一命嗚呼了。
「進來!」宋徽宗趙佶冷冷的瞥了一眼死去的楊戩,沉聲道:「朕命你們督查的事情,你們有沒有結果?」
不知從何地出現了一位黑色衣服,頭戴面巾,看不見容貌,只聽得他的聲音,乃是男子,躬身道:「回皇上,臣已經查明了,正如御史張大人所奏的那樣,蔡大人的確結黨營私,就連他的八個兒子,有六個兒子全部都在朝中擔任重要官職,至於各個部門,都有他的眼線,以及他的勢力。」
「如此說來,朕沒有冤枉他了!」宋徽宗怒極發笑道,「你吩咐下去,使用一切手段,讓這些人全部都遠赴京城以外的偏遠地方,擔任官職,還是有名無實。那個時候,再給予重擊,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那人想起了一些事情,為難道:「蔡大人五子,蔡鞗乃是康福公主的夫婿,還是皇上您親自下的旨意。若非康福公主年紀尚有,早已嫁進蔡府;還有蔡大人的長子——蔡攸,他與其父乃是生死對頭,這兩人該如何處置?」
趙佶低頭沉思不語,冷笑道:「蔡攸明面上與蔡京不和,實則父子唱雙簧,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實際上也是他們父子兩人的一場戲。既然蔡京被朕貶去杭州,他們父子情深,那便一併送去,不必留情。」
「至於,蔡鞗此子性格敦厚,對朕也是忠心耿耿,他與自己的大哥恰恰相反,是真正為朕考慮,為大宋江山考慮之人,此子不必在意,任由他在朝中。若是他能經得起考驗,再給予賞賜,要是與其父一丘之貉,那便殺之。」
那人心領神會的點點頭,宋徽宗的話中意思,已經明白,一切都遵守趙佶的命令去做。然而,趙佶又命他的麾下將死去的楊戩抬走。待他想要離去時,被趙佶喊住,疑惑不解的看著宋徽宗,又聽到他嘆息一聲,愧疚道:「這些年,你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實在是苦了你!」
「皇上您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人微微一笑道,仿佛沒有君臣之道,就像是好友似的。
宋徽宗趙佶苦澀的笑了笑,道:「若非如此,朕又如何守住大宋江山,也不願留給子孫一個破碎的江山。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朕又有何面目面對父皇呢?只不過,這些年沒有你的話,朕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朕沉湎於書畫,朝中必定怨聲載道,就連百姓都在流傳朕只不過是書畫皇帝,沒有才幹,不思進取,大宋江山要斷送在朕的手中。如果不這樣做,朝中兩派之爭又要到何時才能化解。既然要亂,就讓它來個徹底,徹底的翻天覆地後,才能真正的大清洗。」
趙佶感慨萬千,那人也沉默不語,他深深知道趙佶身上擔子,唯有靜靜地聆聽著,又聽見趙佶微笑道:「如今只有你我二人,就不必黑巾蒙面了。」
那人微微一笑,隨即摘掉臉上的黑色紗巾,露出真容。仔細看去,此人與趙佶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兩人的眼睛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趙佶看起來更加的年輕,那人的臉上如同四十歲似的,就連鬢角都有些泛白了。
宋徽宗嘆息一聲:「這些年苦了你,十三弟!」
此人便是宋神宗第十三子——趙似,也是宋徽宗趙佶之弟,更是宋哲宗一母同胞的弟弟,更是朝中位高權重的蔡王。如果朝中大臣在此地的話,必定會大吃一驚,只因趙似於崇寧五年,即公元1106年便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