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光學生產領域,作為一個工業領域的分支,是沒有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畢竟像鋼鐵、化工、電子元器件這樣高大上的領域,中國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自給自足和產能配套,類似光學製造這樣配套中的配套自然難以上得去工業主管領導的案頭。
不過沒精力重視不等於沒人重視,柏毅便是工業領域首先提出要重視光學製造技術的人,而且不單單是提出口號,更是在職權範圍內逐步推進光學,特別是軍用光學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早在50式自動步槍研製之初,他便以槍械附件配套的形勢,組建國內第一個槍械瞄準鏡課題小組,待到950年,應屆畢業大學生即將分配的當口,他更是前往沈城找到總後首長,將這一年各院校光學專業畢業生悉數拉倒白雲廠。
柏毅這個舉動若是放在前世,估計白雲廠早就人滿為患了,可在950年,拋開留校和定向分配的,柏毅滿打滿算就招來了人,而且還是青華和富旦兩所高等學府加在一起的人數,至於其他高等院校根本就沒有光學專業這個學科設置。
所以在950年這個在今後不可或缺的前沿專業,全中國四萬萬人口中也就能找出這麼一丁點系統學習過的人才,這便是當時中國科研領域極度薄弱的縮影!
但不管怎麼樣,有人才總比一點基礎也沒有要強,更何況向總後首長這樣的領導始終堅信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是以往往都會將該領域最頂尖的人才集中起來攻克一個難關,這在人才、材料和資金極度匱乏的年代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是以儘管柏毅找來的人是少了些,但這個頂個都是學校光學專業品學兼優的高材生,於是柏毅以這名高學專業高材生為核心,將槍械瞄準鏡課題小組拓展為軍事光學儀器課題組,作為一項預研方向歸於白雲廠技術科領導。
到了950年0月,柏毅以部分軍工技術換取所謂的蘇聯「廢舊鋼鐵」運抵白雲廠後,即刻便以白俄羅斯獲得的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光學廠原裝光學生產工具機為基礎,組建白雲廠光學儀器分廠。
只不那時的光學儀器分廠實在是寒酸得緊,除了一堆的工具機零部件和十幾個技術人員外,就是一見不到50平米的繪圖室,連最起碼的廠房都沒有。
然而就是在這種簡陋的條件下,那名光學專業高材生卻什麼話也沒說,披著大衣,拿著參考書,冒著滴水成冰的嚴寒,一頭就扎進密密匝匝的零件堆里,從最基礎的固定螺絲開始研究,而後齒輪,直到傳動系統、配電系統乃至整機結構。
硬是把那令人頭皮發麻的光學工具機零件一個又一個的組裝起來,手凍出了凍瘡不要緊,塗上一層豬油就繼續幹活;感冒發售40度,可口薑糖水立馬強打精神借著組裝。
就這樣他們這些人連續奮戰三個多月,等柏毅第二次從蘇聯返回白雲廠時,光學儀器分廠已經依靠自己的能力組裝了四部精密車床、三部磨床、兩部銑床、和一個光學材料實驗室。
靠著這些設備,光學儀器分廠已經開始著手仿製德國的蔡司望遠鏡,其樣品的整體性能並不比原版的差多少,以至於隨同柏毅來到白雲廠的德國專家見了都不禁驚嘆,直言中國人創造了奇蹟!
只不過奇蹟是奇蹟,但跟白雲廠的其他車間和分廠一樣,對相關技術領域的前沿把握並不強,在技術和工藝方面還顯得生澀和笨拙,極度缺乏最核心的生產經驗,這些無法彌補的缺陷,待柏毅將西伯利亞的那批德國專家順利帶到白雲廠後,方才逐漸彌補起來。
光學儀器分廠也是一樣,儘管柏毅帶回來的德國專家中並沒有專門從事軍用光學儀器的專家,但卻有一個曾經供職於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光學公司的車間工藝師。
他的名字叫做列奧·艾勒格,準確的說他並不是德國人,而是奧地利人,只是二戰期間奧地利被德國吞併,所以國籍上被標明為德國。
此君屬於正義感十足的人,當洶湧的蘇軍衝進施華洛世奇位於維也納近郊的光學製造工廠搬運機械設備時,其他人都選擇沉默,只有艾勒格站出來,指責蘇軍的行為與納!粹無異!
將戰勝國的蘇聯比作納!粹,簡直跟指著蘇聯人鼻子罵娘沒什麼區別,於是艾勒格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直接跟著那批拆卸的光學設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