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也不是學習之後,立刻就能獲得完整的加成。筆神閣 m.bishenge.com
比如少林派的功法心意氣混元功,描述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即心意氣之混元功。混元功以平和自然之內息化作雄沉中正之外力,運功時雖心神俱寂,周身卻隱隱有聲。
使用需求有內功、悟性、根骨、定力、佛學等幾項。
無疑,沒有深厚的內力,就無法摧動高級內功心法的消耗。
而悟性,也是決定著對於功法的領悟程度。在人們對於武俠的印象里,越是高級的功法也越發艱深晦澀,如果不夠聰慧,就算有本無上功法擺在面前,那也是學不會的。
根骨自古有之,最早應源於道門。佛講慧根,而道講根骨。氣入骨為仙骨,仙骨即根骨。六祖慧能作「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五祖弘忍知其慧根矣。也就是說悟性和根骨其實是一個意思。
不過在武俠中,兩個詞的意思分開,悟性對應著思維的敏捷程度,而根骨的意思演化為身體的資質。比如有人先天力氣就很大,百脈俱開,修煉速度比別人快很多,這就是根骨強大的好處。
因為心意氣混元功是佛門功法,所以還有著對於定力和佛學的要求。
畢竟,如果沒有點佛理知識,連佛門的一些特殊詞彙都是一知半解,修煉起佛門功法肯定是不得要領,更不用說發揮了。
像是武當派內功心法,往往有著對於道法的要求,而血犼教這種邪道門派,功法邪鬼功、五陰,就有著對於毒術的要求。
對於這些功法,並沒有硬性的修煉要求,而是屬性不夠,就不能發揮出功法應有的水平。而屬性高的話,就可以發揮出超過100的效率,這種設計可以說很模擬真實了
各種屬性同樣決定著武學的發揮,比如太祖長拳,要求就是拳掌、膂力、體力、靈敏、定力。
武學的功法屬性分為力道、精妙和迅疾。
力道,講究一力破萬法!
代表為少林派,什麼大力金剛指,大通臂拳,大羅漢拳。
招式兇猛,威力強大,直來直去。
所謂我這一拳下去,你可能會死。
而精妙,玩得就是花里胡哨,用靈活的招式擊敗敵人,而且招式華麗漂亮,以武當為代表。
比如武當逍遙劍:輕靈圓活,虛實互用,劍隨身走,神清意明,劍招因敵變幻,不拘於成法,起似騰空擊舞,落如清風掃塵。
迅疾則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攻勢迅捷,以峨眉派為代表。
迅疾、精妙、力道分別對應閃避、拆招、卸力,以三分迅疾、三分精妙、四分力道的太祖長拳為例,如果迅疾高於對方的閃避,就能發揮出三成效果。如果精妙高於對方的拆招,但是力道低於對方的卸力,就會有4成力道被卸掉,只能發揮出太祖長拳的六成效果。
到了實際的戰鬥中,除了「見招拆招」,還有「草木皆可為劍」、「寸長寸強,寸短寸險」這些設計,都是非常還原人們對於武俠的想像。
王劍估計,如果不是遊戲理解果實,他光是弄明白武學這部分,就得花上一天時間!
更不用說,其他建設,經營部分的麻煩繁瑣程度,絲毫不亞於武學。
像是讀書,也是太吾繪卷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想要修習功法,就必須要先研讀相應的書籍。
讀書首先受到人物耐心和悟性的影響,悟性高,讀書領會的速度就快,而在研讀書籍的過程中,如果碰到難點,無法繼續往下讀,進度停滯,人物的耐心就會被消磨,耐心沒了,自然研讀就失敗了。
隨著的進展會獲得悟性點數,可以用來使用各種技能,輔助,比如口誦心惟,意為口中念誦,心裡思考。出自王守仁傳習錄中卷:「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
使用這個技能,可以使研讀當前篇章的速度加快100。
融會貫通,每篇已過的篇章能使當前篇章研讀成功率增加25。
奇思妙想,可以隨機增加理解的程度,在範圍內浮動,很符合字面的意思。
囫圇吞棗,暫時讀不懂的就直接
第420章繁雜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