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商業項目來說,第一重要的就是資金問題,理論上說,只要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西方主流的工業集團哪怕是再造一個波音或是空客都不是什麼難題。
祁連山和劉文岳雖說對MPC—75項目的細節了解不多,但得益於德國媒體的大肆炒作,項目大概還是知道的。
按照MBB集團所預估的,這架暫時命名為MPC—75的支線客機研發費用在12—14億美元之間,而德方向共和國建議的,是按照聯邦德國和共和國各自出資一半的方式進行MPC—75支線客機的開發。
當然,如此巨額的研發資金投入,MBB公司自身是絕對拿不出來的,只要共和國那邊能落實投入,聯邦德國政府將會對MBB公司提供大筆低息甚至無息貸款,以此來支援MBB公司推進MPC—75項目。
劉文岳和祁連山思索了片刻,隱約明白了梁遠對未來的打算——在中、德出資對等的情況下,聯合開發MPC—75其實也是市場換技術的另一種體現,共和國廣袤的市場基本保證了聯邦德國的巨額資金投入不會打水漂,使得聯邦德國政府可以放心大膽的對MBB公司進行大規模的資金扶持,而這種密集的資金投入絕對可以更進一步增強德國航空工業的競爭力。
雖說受限於共和國科研實力,在這種合作中不可能獲得主導地位,但絕對可以將大型客機開發過程的骨架完整的搭建起來,期間引入各種先進設備、軟、硬體設施,對於國內落後的航空工業將是一種極大的促進。
不過對國內經濟政治情況有著相當了解的劉文岳和祁連山深知,在國內已經選擇了麥道作為大型客機突破口的情況下,共和國是沒有可能再花費6—7億美元在大型客機上另起爐灶的,現在梁遠打算指揮著遠嘉頂替共和國的官方位置。
在遠嘉從羅馬尼亞獲得航空工業的基礎之後,在通過MPC—75項目的合作,遠嘉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在航空工業上跨越式的發展,最起碼可以在設備等硬體上和國際先進水平拉齊,剩下的就要看自身的技術人員努力與否了。
兩個人想著兩德之間錯綜複雜的局勢,想著梁遠在共和國的背景,想得越多越感覺混亂,梁遠為遠嘉所做的規劃簡直太危險了,甚至可以說遠嘉的命脈都在聯邦德國手裡攥著,稍有不慎整個集團都會被拖進深淵,但又不能說梁遠的計劃不可行,最起碼目前的聯邦德國是有求於遠嘉的,包括共和國在內,三方在共同利益上有著極大的合作基礎。
而且一旦MPC—75項目大獲成功,遠嘉在獲得豐厚利潤的同時自身也會積累起一定的科研力量,而且以大型客機涉及行業之廣泛,遠嘉註定會同無數的聯邦德國企業結成利益上的共同體,這種工業界廣泛的企業夥伴關係,對未來遠嘉開拓全新業務時所產生的助力將是極大的。
那時的遠嘉雖不見得擠進世界頂級的工業集團,但晉身為一流企業還是沒什問題,屆時遠嘉從產業上游回頭向下游擴張,再次進入類似於汽車、鐵路裝備製造等行業將比原來輕鬆無數倍。
在兩人看來,梁遠選擇了一條最為激進的道路,打算在現代工業最堅固的一點上獲得突破,成則上天堂,敗則下地獄。
梁遠看兩個人皺眉不語,足足沉默了七、八分鐘,到是明白了兩個人的糾結,輕笑著拍了拍沙發的扶手,把兩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之後,說道:「雖說MPC—75項目打著聯合開發的名義,但我可沒指望德國人會把遠嘉扶植成中國版的MBB集團。」
「我所看重的,是我們可以從大型客機在圖紙上劃下第一筆設計開始,我們把大型客機研發、生產、檢驗、適航的所有步驟,完完全全的走了一遍,德國人雖說不會主動去教,但限於合約也沒辦法故意隱瞞,能學到什麼從根本上說還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對於未來國際和國內的支線飛機市場,我持樂觀的態度,至於華人工程技術人員的個人素養,應該不用我去解釋什麼,看看美國各行各業的大型科研中心裡,華裔工程師所占的比例足以擊倒任何質疑。」
劉文岳和祁連山聽梁遠這麼說,也只能把所有的疑問和不解丟開,只要梁遠對支線客機的市場判斷不失誤,未來的遠嘉哪怕成長不成一家一流的工業集團,也能從MPC—75項目上獲得數十億甚至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