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香港的修造船業相當發達,別說日後的共和國,哪怕是此時此刻的韓國和新加坡都不敢說在船舶工業方面穩勝香港。
此時香港存在著多達300家以上的修造船企業,拖船、駁船的製造水準在國際上也是一流,擁有一大批船舶、機電、鋼結構、航運等方面的優秀人才。
不過,相比新加坡、韓國政府為造船企業所提供的土地、政策、資金等種種優惠相比,由於港英政府有意去工業化和香港金融地產行業占據了大部分資源的緣故,此時的香港修造船業可以說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事實上若無梁遠介入,在九十年代怡和掀起的企業遷冊大潮中,香港造船業的人員、資金轉移得最為徹底,一部分北上大陸,其餘的要麼去了新加坡、韓國,要麼轉行或者破產。
日後新加坡高度發達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可以說相當程度上是站在香港船舶行業的屍骨上崛起的。
梁遠收購怡和之後,雖然怡和香港業務沒有大型的修造船廠,不過怡和太平洋旗下的怡和船務卻是香港知名的航運服務企業,和香港造船產業之間的關聯相當密切。
因為一頭撞入了透平產業的緣故,梁遠琢磨海洋問題已經許久了,若非F14戰鬥機入華這個意料不到插曲,某人早就調集資源殺進船舶製造和海洋裝備行業了。
圍繞著遠洋鑽井平台——石油、天然氣——電力這條產業鏈,機輪機也好、電子技術也好、鋼鐵化工也好能幹的事情簡直太多了,可以說這條產業鏈才是未來遠嘉的根基所在,遠嘉目前所擁有的幾大核心實驗室,從根子上說都是為了這條產業鏈所服務的。
如果說科技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石,那麼科技本身就從某種以上可以概括成是一部不斷發現能源、更好利用能源的史詩,雖然科技自身的含義往往定義成為了更好地了解未知世界,但在了解之後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人類的生存或是欲望服務。
圍繞著能源這個中心,從古至今人類發明了無數的思想流派,打了無數場戰爭,最終在時間的長河中凝結成了閃耀的明之光。
這次梁遠花費精力冒著變成漢奸的風險和寧雷推銷自己的智商稅計劃,除了減弱將來梧桐灣縣時所面臨的威脅程度之外,給遠嘉進入船舶、海工行業打基礎也是重點。
比如某人計劃好久了的056型護衛艦,接著這次勾搭法國政府的機會,參考下拉斐特級的設計都是大概率發生的事情。
當著唐婉和寧雷的面,梁遠到沒隱瞞什麼,把自己打算進入船舶行業的心思明白在桌面上。
「按遠嘉大會議所做出的決議,進軍香港能源市場是集團收購怡和之後,必定要走的一步,這對補全集團的產業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怡和雖然在六十年代放棄了傳統的香港船舶製造行業,把目光轉向香港的航空貨運方面,但自香港開埠時起,怡和就同香港的造船產業有著深刻的聯繫,就算怡和產業方向轉移,但影響力仍在。」
「軍用暫且不提,香港在民船建造、海洋機械等方面的實力在亞洲也是一流水準,不過港英政府對香港船舶行業限制頗多,眼下不少香港修造船企業都打算移籍新加坡或是轉投韓國,與其便宜了外人還不如由怡和重操舊業,把這股資金和技術力量慢慢的轉移到國內來。」
「小遠的意思,全新的多用途航空母艦就由你還沒成立的那個新船廠來建造不成?」
寧雷有些驚訝的看著梁遠。
這話要不是梁遠提起,換個人滿屋子的人都會嗤之以鼻,航空母艦可不是南湖裡停靠的鐵皮船,那玩意絕對是船舶製造行業的頂級明珠。
「寧叔,就算我在海外把資金和技術問題解決掉,這東西也只能在國內建造,否則船建好了被人家一道法令扣在當地,那才叫冤枉呢,到時連說理的地方都不會有。」
瓦良格的回國曆程梁遠不說倒背如流也差不太多,梁遠可不想把自家的命運放在法國人的節操上面,以航空母艦的建造周期來說,屆時北極熊很可能死翹翹了,萬一那時的法國佬頂不住美國人的壓力,搞出類似後世西北風兩棲攻擊艦轉賣之類的事,梁遠可耗不起時間。
「現在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寧叔也應該知道,很多國際技術採購或
第207章 智商稅(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