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這此人都是企業家?」
畢敏坐在一張寫著「登記處」字樣的桌子後面,一邊給人發著登記表格,一邊小聲地對身邊的田效蘭嘀咕著。\\www.yibigЕ.com//
在她們面前,排著一條長長的隊伍,足足有上百人之多,所有的人臉上都帶著激動和期盼的神色。在她們的頭頂上,拉著一條大字橫幅,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全國企業家、業界精英加盟漢華重工基地參加漢華重工供應商招標……」。
這就是林振華想出來的主意,他提出,既然漢華重工自己無馬上解決勞動力資源的問題,那就索性把能夠外包的業務分包出去,請其他企業來協助完成。這樣做當然會分流掉一部分的利潤,但它可以充分利用各企業的管理力量,彌補漢華重工在管理人才上的不足。
在把一部分業務分包出去之後,漢華重工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業務即可,邊緣業務完全通過合同關係來進行管理。這種分包模式在發達國家早已十分普遍,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還是非常新鮮的嘗試。
在計劃經濟年代裡,企業間的協作都是通過計刻部門來安排的,供應商與採購商之間缺乏直接的溝通渠道,協作豐一旦出現什麼問題,解決起來十分困難。為了避免生產上的風險,也是為了省心,許多企業都傾向於自己生產所有的配件,這就形成了所謂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
林振華此次提出的分包方式,打破了這種經營上的陳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根據自己在後世的經驗,提出了一整套供應商管理以及避免供貨風險方面的思路和作,贏得了整個領導班子的贊同,手是,就有了這樣一次面向全國的供應商招標會。
與普通的業務外包不同,漢華重工這次招募供應商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要求所有的供應商必須把自己的企業遷到潯陽,最好是直接遷到漢華重工的附近。在那裡潯陽市政府已經刻出了一片2萬畝的土地,其中的3000畝地已經完成了三通一平,隨時耳以開工建設廠房。
迎萬畝地,就是林振華向洪予安建議的潯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林振華提出,可以以漢華重工為核心吸引一大批配套企業落戶開發區,形成一個機電工業的產業集群。大工業生產需要眾多企業的分工協作只靠一家企業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洪予安對於林振華的這個,設想當然是十分贊同。他承諾,所有入駐開發區的企業,三年之內免徵土地出讓金,稅收減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優惠政策。
與取得了洪予安的支持後,林振華親自安排,在全國十幾家報紙上刊登了招標公告,聲明漢華重工有大量業務需要尋找長期的供應商,誠邀全國各地的企業前來投標。一時間天南地北的小老闆們像聞著腥味的貓兒一樣,全都向潯陽撲來。1985年是中國的公司元年,號稱十億百姓九億商。無數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衝進了商品經濟的海洋之中,其中有些人本身有某個方面的專業技術也有些人雖不懂技術卻擅長經營,當然,也絕對不乏除歪門邪道之外其他一無是處的廢材。林振華的意思,就是要把這些有一技之長而且敢於闖蕩的人才挖掘出來,利用漢華重工這個孵化器,幫助他們成為未來的企業家,與漢華重工一道,去搏擊國際市場。
招標會的現場安排在漢華重工公司辦公樓前的大空場上。畢敏和田效蘭負責對投標者進行登記空場上搭起了幾十個臨時的棚屋,那是投標者向面試官陳述自身能力和設想的地方。
站在畢敏和田效蘭面前的這些人,雖然一個個躊躇滿志,但大多囊中羞澀。他們身上穿著一件幾十塊錢的劣質西裝腳下往往踏著一雙解放鞋,上面滿是泥點。他們的臉大多是黑黝黝的像是州州從地里歸來的老農。在他們填表時,畢敏看到他們手上長滿了老繭,顯然此前擺弄鋼管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擺弄筆墨的時間。
這就難怪畢敏會發出這樣一句感嘆:他們就是企業家?
「畢敏,你可別看不起他們,我家右軍當年也是這個樣子呢。」田效蘭小聲地回答道。
畢敏道:「那可不一樣,岑經理長得多帥啊,哪像這些……」
「噓!」田效蘭連忙制止了畢敏的誹謗,不過心裡也是暗自覺得好笑。這次來投標的企業家們,實在沒有
261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