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傑-埃伯特的這篇影評之中,以自由為切入點,對「楚門的世界」進行了深入解讀,而在評論的後半部分,羅傑又一次提到了「娛樂至死」,這個觀點也貫穿了雨果的諸多作品。
「在雨果的作品之中,我們始終可以感受到那種對娛樂至死的嘲諷和戲弄,從『七宗罪』到『洛城機密』再到『盡善盡美』,這些作品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影對娛樂至死的批判,而這一次『楚門的世界』更是直接就將這種批判演變成為了一場滑稽秀,聲勢浩大地上演。
當娛樂產業發展到了極致,就連一個鮮活的生命力都成為了娛樂媒介載體,利益集團開始扮演上帝的角色,擺弄、操控、驅使著一段人生,讓這段充斥著無數謊言的生活成為娛樂產物,打著『完美人生』的旗號去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強制性地將這段人生加諸到一個人身上。
不僅殘忍,不僅冷血,不僅變態,而且自大、自傲、狂妄。
在『楚門的世界』里,人們娛樂的對象不再是沒有生命力的物質載體,而是活生生的人類,將一個人類的情感、思想、觀念玩弄在鼓掌之中。這不僅僅是讓人不寒而慄,更是讓人怒不可遏,因為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下一個成為娛樂對象的……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有利可圖,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可能成為娛樂的對象。
多麼可怕。
更為可怕的是,電影給出了一個血淋淋的結局:楚門逃離了天堂島,節目終於結束了,但是觀眾卻沒有任何感覺陪伴了他們三十年的對象就這樣離開了,而他們的下一步卻是『還有什麼節目呢?』這才是最大的可悲,因為我們已經成為了娛樂至死的受害者,但我們卻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走出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當我們逐漸習慣了身邊所有的一切,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再讓我們去接受新鮮事物,過程都勢必是無比艱難的。改變,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就好像讓我們跳出自己的安全領域,嘗試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每個人都會感覺到不安,每個人都會感覺到恐懼。所以,更多的人都會選擇退縮回來,裹足不前,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安逸生活,不願做出改變。
更何況是楚門?那不僅僅是改變,那是他的生活,那是他的世界,那是他的人生,但他卻要離開這個領域,走向一個未知,走向一個『楚門-伯班克』不具備任何意義的模糊地帶。這一份勇氣,絕對不僅僅是說說而已。一步之差,卻是人生的翻天覆地!
看看那些固守自己安逸生活的電視觀眾,離開天堂島的楚門卻做到了常人所不能,這一份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讓整部電影都得到了升華。
在雨果的履歷表之中,『榮耀至死』是所有人都不能忽視標籤,雨果帶著榮耀至死的精神,重新喚醒了搖滾信仰的種子,徹底改變了整個音樂歷史的進程;而今天,『楚門的世界』又帶來了『自由至死』的精神,貫徹始終,那種為了追求自由而不顧一切的思想猶如春風之中的勃勃生機,喚醒了一潭死水的冰冷社會。
這不是雨果第一次表達這樣的情緒,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在娛樂至死即將到來的浪潮之中,雨果卻在聲嘶力竭地嘶吼著:『不自由,毋寧死』!
你們,聽到了嗎?」
羅傑的這篇影評洋洋灑灑、轟轟烈烈、浩浩蕩蕩,幾乎是把「楚門的世界」當做一部當代史詩來評價,事實上也相距不遠了,羅傑在簡短的推薦語之中說到,「我十分享受觀看『楚門的世界』這樣一部喜劇劇情電影,我喜歡這部電影就像是喜歡『阿甘正傳』一樣因為楚門是一個好男人,誠實而容易觸碰,卻美好得令人嚮往。」
羅傑將這部作品拿來與「阿甘正傳」比較,顯然是把「楚門的世界」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與滿分一百分、滿星四星的推薦相媲美,這也令所有人都對「楚門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期待。
從「紐約時報」到「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之出色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作為一部喜劇電影,就更加顯得難以置信了。同樣,西海岸的代表媒體「洛杉磯時報」在尼古拉斯-麥克倫的引領之下,也同樣給出了一百分滿分的評價,這是在「楚門的世界」首批評論之中連續第三個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