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接近20萬人的交戰,戰線蔓延數十里地,太平軍和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諸邦聯軍不約而同的將會戰地點選擇在了視野良好的平原地帶。
這裡可以給火炮提供寬敞的射界,舒舒服服的大面積殺傷敵人,也可以為騎兵軍團提供馳騁的跑道,讓騎兵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衝鋒的優勢。
而且,相對平整的平原地帶,也讓軍隊互相之間的支援和調動變得更順手,主力會戰可不是將所有的人擺在一塊地方對攻,前後左右中是最基本的排兵布陣。
前軍是接敵的先鋒,中軍是作戰的主力,後軍則是預備隊,左右兩翼是用來護衛中軍不至於被迂迴包抄側擊的存在,每一處都占據數里地的範圍!
否則,連軍陣都擺不開!
得益於太平軍屢戰屢勝的事跡,整個歐洲都將太平軍的戰術奉為經典,落後的西班牙大套餐早就被丟盡了垃圾桶中,各國都有模有樣的開始降低軍陣的厚度,儘可能的增加戰場橫截面接觸面積,也就是增大火槍打擊面!
同時,歐陸各國兵工廠中開始加班加點改裝火繩槍,加裝燧石擊發裝置,燧發槍的製造最耗時耗力的地方在於鑽槍管,就有的火繩槍槍管都是現成的,只要將槍機改裝一下即可,對於經歷過30年戰爭,擁有大量火繩槍儲備的神聖羅馬帝國而言,改裝一批燧發槍武裝軍隊只是錢的問題而已。
神聖羅馬帝國準備了這麼久坐視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被太平軍滅亡才動手,就是為了大批量改裝火繩槍和裝備軍隊,同時仿造太平軍不斷增加火槍的配屬。
只是太平軍精銳擲彈兵使用的刺刀燧發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所以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諸邦聯軍完成了燧發槍的列裝,卻沒有加裝上好用的卡座式刺刀,長槍方陣還保留著,燧發槍步兵團也在腰間別掛著自衛用的佩刀。
利奧波德一世站在高地的木台上,手舉單筒望遠鏡掃視著太平軍列陣待命的精銳擲彈兵,有感而發對周圍的將軍們說道:「統一的著裝,統一的旗幟,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這樣也能更加方便我們統帥的指揮。
到現在,我都沒有記全那些穿著花里花俏的步兵團番號是多少!」
旁邊的書記官連忙在手裡記上利奧波德一世的話語,利奧波德一世不是迂腐不變的皇帝,而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太平天國崛起後,親率大軍來推翻洪天成的統治了。
利奧波德一世正是看穿了洪天成那慾壑難填的侵略野心,才會主動對一個強大的帝國發動侵略戰爭。
要知道,進攻太平天國本身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勝了自然萬事大吉,萬一敗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名譽下降不說,還很可能會讓太平天國擁有可趁之機!
甚至擁有餘力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有可能撲上來反咬一口。
不過利奧波德一世知道,他不能再等下去了,為了換裝燧發槍學習太平軍的戰術重新訓練軍隊,他已經眼睜睜的看著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和俄羅斯帝國接連倒下,如果等到瑞典王國也被洪天成征服,太平天國下一個目標會是誰用屁股都能想到!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更何況,對付太平天國也給了利奧波德一世重新收攬德意志諸邦權勢的機會,他自然不能放過。
在利奧波德一世觀察太平軍軍陣期間,雙方的火炮部隊已經開始發言,太平軍也是有炮兵部隊的,只不過使用的都是繳獲的老舊火炮,理所當然的,對面的神聖羅馬帝國聯軍使用的火炮也先進不到哪裡去。
雙方的火炮水準基本上處於明末期間紅衣大炮的程度,威懾有餘殺傷力卻差強人意,射程夠遠但想打中目標基本全看天意。
當利奧波德一世看到太平軍的軍陣在火炮遠距離轟擊下絲毫未動後,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炮彈也是很值錢的,既然火炮轟擊無用,利奧波德一世自然不會再浪費金錢!
德意志軍號此起彼伏的響起,與對面隆隆作響的太平軍戰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著不同旗號,穿著不同軍服的德意志聯軍火槍兵,踏著號聲和軍樂鼓鼓點向前踏步。
不得不說,利奧波德一世的準備十分充分,除了卡座式刺刀外,他幾乎全套搬走了太平軍的戰術,鼓點,樂隊,燧發槍,線列橫
336 準備充足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