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龐然大物

    楊·斯克熱圖斯基元帥認為最靠譜的米哈烏將軍被安排到關係大軍後路的莫濟里城,充當一名守城大將後,沒了後顧之憂的楊·斯克熱圖斯基帶領著所有的波蘭立陶宛聯軍正面迎向洪天成率領的太平軍主力。

    俗話說得好,人數上萬無邊無際,自然而然的,上萬大軍行軍趕路,只要是擁有基本的戰場斥候能力或者是當地人的線報,都可以推算出大致的行軍路線。

    畢竟,上萬大軍不是人數不多的旅人,穿山越嶺踏過叢林都不算什麼,沒有路也能走出一條路來,只要想,行蹤很難被確定。

    但軍隊就不一樣了,軍隊可不是一排排士兵列成行軍隊形走過去就可以的,那麼龐大的軍隊每天消耗的糧草物資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大軍前行都伴隨著大量的馱馬運輸隊隨軍行走。

    士兵們或許吃吃苦多耗一點時間穿越叢林也可以,但那些馱馬車隊可走不了那種路線,而且軍隊每多消耗一天的行軍時間,就多一天的糧草消耗,這對於沒有鐵路線的時代絕對是個後勤悲劇!

    因此,大軍行進不是走方便修好的『官路』,就是在相對平坦的平原沃野前行,翻山越嶺不光會加大對後勤的需求,還會產生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即便到了20世紀那個科技爆發的年代裡,萬里長征中的非戰鬥減員也是十分恐怖的,當然,也正是因為萬里長征的不易,才值得傳揚歌頌。

    至於死人的問題……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能獲得勝利,他們就是烈士!

    洪天成就是御駕親征來決戰定勝負的,自然不用掩藏蹤跡,選擇的是進程最快的『官道』,理所當然的,波蘭立陶宛聯軍主力的斥候想要發現洪天成的太平軍主力也不是什麼難事。

    反之,太平軍主力的斥候要發現波蘭立陶宛聯軍主力數萬人的蹤跡,也很容易。

    想要把幾萬人藏起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即便去掉米哈烏將軍的本部人馬,波蘭立陶宛聯軍主力包括後勤雜役民夫在內,人數也超過5萬人,其中真正的精銳人數只比太平軍主力多出一點,不足倆萬人,剩下的基本都是充數的民兵、城防營和不入流的僱傭兵。

    這些部隊打打固定模式的攻守戰和順風仗還行,但士氣值卻十分愁人,只要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第一個崩潰的就是他們,要是陣線被突破,他們也容易被裹挾著雪崩。

    不過,對於這種三流炮灰部隊的士氣問題,歐洲將領早就有相對解決的辦法,容易崩潰沒關係,讓他們分成一塊一塊的站成固定的作戰陣型即可,到時候軍官會一字一句的告訴他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然後用精銳的部隊將他們分割開來,這樣一來,當某一點或一線被突破打崩時,精銳部隊就可以及時填補過去,保證整個陣線的穩定,給那些三流炮灰士兵足夠的信心繼續打下去。

    這就是古代戰爭往往會將部隊多層次布置的原因,最簡單的軍陣布置也會分為前中後三陣。

    楊·斯克熱圖斯基元帥和洪天成為了更好的『消滅』對手,不約而同的將決戰的時間選擇在了一個晴朗的早晨,擺開陣勢。

    楊·斯克熱圖斯基元帥率領的波蘭立陶宛聯軍主力擺出來的是標準的西班牙大方陣,莫里斯方陣雖然在對陣西班牙大方陣的時候打出了不少經典戰役,但莫里斯方陣的適用性卻遠不如西班牙大方陣。

    簡單來說就是,西班牙大方陣是任何一支訓練過的軍隊都能擺出來的簡易步兵陣型,而莫里斯方陣卻需要步兵們具有更高的軍事素養和紀律服從性。

    莫里斯方陣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主要是因為當年荷蘭聯合行省與西班牙王國的獨立戰爭中,荷蘭士兵是為自己的祖國獨立而戰,為了擺脫西班牙王室殘酷剝削奮起反抗的,所以士氣很高,加上荷蘭聯合行省的兵員文化素質較高,軍事訓練很全面,才能玩轉當時的莫里斯總督創造的莫里斯方陣。

    莫里斯方陣的成果歐陸各國模仿過,但卻少有成效,原因很簡單,荷蘭軍隊精簡素質高,但歐陸大國卻是軍隊數量多兵員素質極差!

    在17世紀的歐陸各國中,士兵的識字率甚至低於百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百個士兵里未必能有一個識字的……

    更可怕的是,不少國家的基層軍官都是一個正兒



  
吐槽是福推薦:  18世紀的亡靈帝國  無限之變身英雄聯盟  征服之全面戰爭  這個大清不對勁  命運遊戲之帝國崛起  18世紀全面戰爭  崛起於帝國時代  
隨機推薦:  我在秦朝當神棍  軍工科技  特戰之王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帝國之全面戰爭"
360搜"帝國之全面戰爭"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