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李承志在挑選新人的時候,中國高層的領導人正在商討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這次軍事行動的規模。
顯然,軍方極力主張把事情做徹底,即出動主力部隊攻占瓜地馬拉全境,剷除軍人獨裁政府,然後在瓜地馬拉進行全國大選,建立民主政權。政府高官則持相反的立場,認為應該儘可能的縮小軍事行動規模,以攻占瓜地馬拉城為主要目的,協助**游擊隊組建臨時政權。
為了這件事,席存瑞在半個月內召開了八次軍政會議。
說白了,如果連軍事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沒訂下來,又如何採取軍事行動呢?
當然,席存瑞非常清楚軍方與政府的矛盾在哪。
十多年來,中國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甚至沒有參與過太多的局部衝突,軍隊早就閒出毛病來了。雖然在民族獨立運動中,中**隊沒有閒著,在世界各地都有行動,但是大多僅是規模很有限的特種作戰行動,軍方沒有獲得多少表現的機會,中國甚至沒有因此而頒布與軍事行動有管的法令。
可以說,出兵瓜地馬拉是大戰之後,中**方獲得的第一次打大仗的機會。
顯然,對於那些時刻都想打仗的將軍來說,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把一場局部衝突發展成地區戰爭,才能讓他們達到目的。
只不過,這絕對不是軍方主張大打的關鍵原因。
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軍方與軍火商的關係。
大戰結束之後,中**隊的處境非常艱難,大規模裁軍、全方位的軍事改革、三軍司令部被整合到了國防部之下、文職軍人掌權等等,都對原有的軍隊秩序產生了嚴重衝擊,讓很多軍人因此失業。
別的不說,大戰結束的五年中,中**隊有近兩千名將軍提前退役。
雖然取消准將的改革沒能推行下去。准將軍銜依然保持了下來,但是到一九五五年底的時候,將領的數量已經由大戰期間的五千多人減少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到一九六零年進一步縮減到了不到二千五百人。
軍人的待遇尚且如此,就更別說裝備項目了。
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年,就有八成的裝備項目下馬。很多已經進入採購階段的裝備項目都被撤消。拿海軍來說,當時已經在建的戰艦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保存了下來,其他的全部在船台上拆毀。
直到一九五六年,中**隊才開始重新採購新式重型裝備。
顯然,在這個艱難時期,軍隊的發展建設能夠勉強維持下去,靠的不是政府,而是各大軍火商。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根據民間調查機構給出的結論。在一九五六年之前,規模最大的十二家軍火企業至少為軍方提供了二十億華元的援助,只不過大部分援助都沒有違反法律。比如,軍火商主動承擔新式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把維護保養已有裝備的價格壓到最低。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幫助,中**隊肯定會出問題。
要知道,在一九五六年,也就是中德關係正式決裂,標誌著一個全新時代的中德冷戰正式拉開序幕,中**隊的很多武器裝備都停留在大戰時期的水準。根本不可能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
雖然德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沒有好的武器裝備,就意味著在下一場戰爭中需要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如果沒有軍火商的積極參與,恐怕中**隊的很多裝備項目都無法正常啟動。
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軍火商是商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軍火商是堅定的愛國者,會為了國家與民族而犧牲個人利益。但是這絕對不是說,軍火商就會做虧本買賣。更重要的是,大型軍火企業都不再是某個人當家做主,與企業有關的都得由董事會決定,而並非所有、甚至並非大部分董事會成員都願意做虧本買賣。
軍火商在軍隊上的投入,遲早會成倍的、甚至數十倍的收回去。
對軍火商來說,最大的回報就是得到軍隊的訂單,而要讓軍隊下達訂單,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