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皇宮,紫宸殿。
每年的中秋,宮裡都會舉辦一個正式的中秋大朝會,規模跟元旦是差不多的。
除了在京四品以上官員、誥命夫人都要進宮祝賀以外,各國使臣也會一同進宮,向官家和皇后祝賀中秋。
不過今年的中秋節,顯然大家都過得不那麼愉快了。
紫宸殿裡, 氣氛有點凝重,大臣們不管是真心的,還是表演的,一個個都是一臉怒色。
只有遼國使者耶律德度站在大殿中央,一臉有恃無恐的樣子說道:
「陛下,增加歲幣到一百萬兩白銀、絹50萬匹、茶20萬擔, 這是我國君主出於兩國友好, 考慮再三的決定。對於富裕的南朝來說,這些歲幣也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想必陛下不會不同意。」
左都御史吳辛林一下子站了出來:
「既然是為了兩國友好,遼國自作主張,擅自提高了一倍以上的歲幣,有這樣的友好法?這是強盜行為,我朝絕不能答應!」
耶律德度看了一眼吳辛林,然後繼續面向主位上的元景帝說道:
「吳御史這話不妥,今年我國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做為兄弟國家,你們周國幫助一下我遼國怎麼就是強盜行為了?兄友弟恭不正是你們儒家推崇的嗎?」
吳辛林冷哼一聲:「如果無理要求,我朝斷無答應可能,遼國狼子野心,可惡!」
耶律德度也不惱, 只是輕飄飄回了一句:「那周國就不怕我們遼國飲馬黃河?」
禁軍副都指揮使陸志校出班,怒聲罵道:
「那你們可以試試,我朝百萬雄兵等著你們。官家,這種無理要求斷不能答應啊!」
朝堂上已經吵成了一團, 崔彌遠一直站在第一排, 一聲不吭,誰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態度?是強硬回絕,還是委屈求全?
柴子昀假裝不經意見回頭看了一眼這隻老狐狸,輕哼一聲,出班奏道:
「官家,遼國受災,要我國補償,沒有這樣的道理。而且歲幣一但制定,那是年年都要送去,這銀子加絹茶,一年幾百萬貫,這對我國也是巨大的財政負擔,臣請陛下三思!」
柴子昀這是準備政治投機了,反正「反遼」是政治正確,他要拉攏那些朝堂里的中間派,當然是要豎立自己「反遼先鋒」的旗幟。
果然,聽到大皇子都反對,朝堂里至少有一半大臣紛紛出班,聲援他。
「臣等附議。」
柴子昀一臉得意,因為這些大臣裡面, 果然包括了好多「清流」,這些大臣以前都是對他若即若離的,現在有隱隱站到他這邊的趨勢。
崔丞相不發話,但他的黨羽則主動跳了出來,戶部尚書,四虎之一的趙鴻光出班道:
「成國公此言差矣,遼國與我朝已經相安無事幾十年,雖然偶爾有些小小的衝突,但大體上是和平的,現在遼國有難,如果我朝不伸援手,這有違道義。
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既然我們是兄弟之國,怎麼可以坐視不管?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我朝?如何讓四邊夷民臣服?如何體現我央央大國的氣概?」
陸志校一聽就哼了一聲:
「趙尚書這話我就不愛聽了,要讓番邦夷人臣服,從來都是靠打服的,也沒有聽說過花錢讓他們臣服的,這樣只會助長他們的貪婪,把我朝當作冤大頭。
官家,臣以為,這歲幣不必增加,不如撥給禁軍和邊軍,修整武備,以防遼國的狼子野心。遼人不可信,今天要一百萬兩,明年就會要兩百萬兩,難道我大周永遠被他們勒索?」
陸志校此話一出,引得殿內武官們的一片叫好聲。
趙鴻光笑道:「把銀子給邊軍?給禁軍?恐怕十兩銀子,有一兩花到那些軍士們身上就不錯了。」
這下輪到文官們嘲笑聲一片。
文武官員,絲毫沒有顧忌上頭坐著的皇帝,也不管遼國使臣在那裡,會不會家醜外揚。
元景帝坐在上頭,如果仔細看,就能發現他是在輕輕地搖頭。
他是社恐患者,但不是傻子,心裡明白著呢。
增加歲幣,那就是
第249章 遼國要增加歲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