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醫院的工地里一片熱火朝天。
眾人簇擁著張副專員一直在工地上參觀,工地負責人時不時拿出圖紙來詳細解釋一番。
這個場景也就缺少記者扛著攝像機了,否則就跟《新聞播播》上是一模一樣的。
顧院長做為將來新人民醫院的負責人已經多次來過工地了,陳夏做為總務科科長卻是第一次來。
不過幸虧總務科基建班一直都有人在現場監督施工,還是陳夏的族兄陳子軍。
這是一個肥差,將來新醫院投入,他這個有功之臣自然要獎賞,轉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儘管醫院的收入比不上藥廠,但進入體制內,轉正,還是八十年代時期人們心中的執念。
當幾個大領導在指點江山的時候,曾培農則和陳夏兩個人在後面竊竊私語。
曾培農壓低聲音說道:「陳科長,將來我可是要給你當副手的,你可要多多照顧老哥哥呀。」
陳夏白了他一眼:「你也不要試探我,誰當科長不一定,萬一到時是你老哥上台,可不要給我穿小鞋啊。」
曾培農一臉尷尬,趕緊賠笑道:「給我當科長我也當不穩,誰不知道你們四院出來的都是過江龍,瞧瞧你是正科,我是副科,哪有我當科長的理。」
「好了好了,我們哥倆就不要爭了,誰當這個科長還不是一樣幹活?再說了,我們說了也不算呀,鬧,前面幾個才是封疆大吏。」
張副專員對這次兩院合併還是很重視的,他分管的工作成績不多,但事情不少。
什麼教師工資啦、學校建設啦、醫院要買設備了等等,每一個都需要錢。可八十年代的財政可不是後世,拍個地就幾十個億,現在都是緊巴巴過日子。
老百姓才不管你政府有沒有錢,反正我拿不到這個月工資,就是你領導無能。
這次新人民醫院建設對他來說可是一個大政績,干好了,地區所有幹部和市民都能受益,到時他這個分管領導則有可能往上爬一爬,最不濟也可以調整下分工嘛。
所以回到會議室後,這位張副專員開始了長篇大論,重點強調這次兩院合併的意義之類的。
大家都低頭假裝在做筆記,陳夏也攤開自己的筆記本,不過一直在上面畫豬頭。
就在大伙兒都要打瞌睡的時候,重點戲來了。
「同志們,經地委討論研究決定,人民醫院協調委員會名單公布如下:」
所有人都停止了筆頭,全都豎起耳朵聽,這個所謂的協調委員會,其實是將來新醫院的領導層。誰上誰下就要明確了,最緊張的還是一院的人。
就聽到顧偉在台上開始念稿子了:
「協調委員會主任,張洪波。」
這個主任人選大家都沒有異議,反正這位張副專員也是掛個名頭,只是為了體現領導的重視。
「副主任:茅陽平、顧偉、王蒙其。」
大家又開始心裡盤算了,茅陽平是局長,也是掛名的。顧偉和王蒙其同時平列,可以明確兩人將來肯定一個是院長,一個是速記,至少是平級。
這個層次太高,但跟大家關係都不大,所以大家也就是聽聽,也沒有什麼驚訝,重點是後面的委員名單。
「委員有朱繼紅、孫建設、徐雙立、金銘、梅雪、錢軍、劉柏、陳夏……王水良、邵非魚、曾培農。」
如果是平時,會場內早就一片喧譁了,可這是地區領導都在,大家表面上風清雲淡,但內心早就波濤洶湧了,尤其是一院的幾個幹部。
這個國家歷來重視排名,聰明人完全可以從排名就可以看出一些蹊蹺來。
比如這次排名,衛生局幾個幹部也算了,基本上都是以掛職為主,當然也有可能從衛生局直接空降到醫院去占據幾個好位置,但總體來說競爭不大。
現在這個排名,四院的幹部們全部排在前面,一院的幹部全部都在後面,那也就預示著,將來定科定崗的時候,科長主任一級的正職全部由四院人擔任,一院人只能鎖定副職。
儘管這是事先能預料的,可真的放在眼前時,一院的幹部還是覺得太殘忍了,心裡那個憋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