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擬的,苦寒的環境固然養出了最堅忍不拔的戰士,但也大大束縛了國力和人口的增長,故此族內的貴姓大人們,都對溫暖富庶的低地,充滿了渴望。
而唐就好比天竺人進貢過的一種叫大象動物,看起來再怎麼溫馴無害,一動就是地動山搖,雷霆萬均,大象就是大象,那怕它為內在的病痛所困擾,也不是來自雪域到處雄獅,輕易可以撕搏的。對唐國內亂暗中適當的援應也好,明處恰倒好處的牽制也好,但在這隻龐然大物進一步被削弱和耗盡力量之前,他是不主張吐蕃這麼早,就站到這前台來的。
至少大宴上那個,酒醉失言的傢伙,表現出的見識,就足以讓他驚警不已,如若唐國上下,對吐蕃都有這般見地,怕是吐蕃正當謀劃的大計要生出許多變數。雖然明顯有刻意示威的意味,但已經表現出一種讓人警惕的傾向了,誰知道又不是漢地那些喜歡玩心機的人刻意的做作。
當然事後輕易就打探得那個人身份,更是深感棘手,以漢地舉國之大,要找一些西域通或草原通並不希奇,要找一個兼通西域和草原也不是很大問題,但似他這般在軍隊中有軍權和實力,又在漢家皇帝身邊有影響的人物,才是最麻煩的。
至少由這個人引出的,可能存在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了,多的足以偏轉將來的趨向。
而當年爭奪西域控制權的小勃律之戰中,飛渡天險而擊,將所擒獲的勃律王及王后贊普之妹吐蕃的大公主,獻俘遊街的,讓素以勇武著稱的吐蕃軍,上下蒙羞的李萬騎,現今就在西北,當年橫掃西域的陌刀將,如今已是節鎮一方統帥。也是讓人無法忽視的存在。
而吐蕃真正依仗長期與唐國周旋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那人所說三利三害的天險,特殊的地理環境,讓吐蕃在多數時候,扮演了主動的攻擊者,而每次大舉而出的攻略,無論受到怎樣慘痛的失敗。都能有足夠的空間和緩衝,讓縮回高地的獅子,能夠舔好傷口,期待捲土重來。但如果唐人真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那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至於他在同時代表吐蕃王庭的試探,代表贊普親叢的接援外,還當擔為家族求法的任務,也是家族延續的重要保障,雖然他歷來是個堅定的大吐蕃至上者,一直在贊普身邊長大,但也無法忽視來自出身家族的意願和聲音。
「江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