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北冥雷當上燕國國師,屠殺禁衛軍後,燕國內臣瀼衛等人就聯繫外將,希望利用軍隊的力量對付強大的北冥雷。
燕國國力弱小原本只有五萬多的常備軍隊,分別由五大將軍統領,鎮守四方。
定北將軍王希督,統領兩萬燕軍鎮守西北之地,常年與蠻夷開戰,軍力雖弱,卻悍勇不凡。
平南將軍沐青雲,統領一萬燕軍鎮守雲南,防禦雲貴之地百族,他是胡人卻仰慕漢家文化,頗有幾分儒將風采。
輔東將軍雷克薩,鎮守東海,與東方世家交好,掌控燕國最強五千水軍。
盪西將軍烈克材,常年鎮守邊陲,防禦蠻族。
最後就是實力最弱的伏魔將軍摩珂釋達,這位天竺人雖是燕將,卻不掌權,只有三千兵力,鎮守中都。
五大將軍分別鎮守燕國四方,抵禦外敵,維持燕國的穩定,直到他們接到朝臣的消息。
五位將軍接到朝臣的秘信後,就以「清君側」為藉口發兵征討鄴城的北冥雷。
五位將軍明為征討,其實就是想撈好處,一路燒殺搶掠,征討民夫壯大軍力。
定北將軍距離鄴城最遠,一路以搶奪的民脂民膏增強軍備,原本兩萬北軍,如今已增長到七萬的規模。
不過也因為增軍太多,反而影響行程,遲遲不能抵達鄴城。
平南將軍也與定北將軍一樣,不過他吃相稍好一些,只增軍到三萬後,就全力朝鄴城出發。
盪西和輔東兩位將軍因為兵種的問題,只增軍到一萬,不過也因為此,行軍最快,眼看距離鄴城只有不到五百里。
而真正讓人驚訝的卻是伏魔將軍摩珂釋達,原本不足三千的兵力,當距離鄴城不到七百里時,已經增軍到三萬,翻了十倍有餘。
摩珂釋達與其他四位將軍不同,他出生天竺,信奉「婆羅教」,做將軍平叛只是副業,他真正的目的想傳播「婆羅教」的教義。
這些年摩珂釋達在自己的領地內發展「婆羅教」的信眾,短短几年成績斐然,這次平叛,他只是振臂一呼,就聚集三萬信徒,為其驅策,這還是他故意收斂的結果,要不然他才是五大將軍中軍力最強的人。
不過這支宗教大軍越是離鄴城靠近,他們的麻煩也接踵而來。
最先的麻煩是食物問題,摩珂釋達雖然聚眾三萬,可是軍餉不多,很難滿足三萬張嘴。
他與其他幾位將軍不一樣,他們能搶百姓的糧食,填補自己的虧空,可是摩珂釋達不可以,因為他的是政教大軍,大軍的來源就是百姓,一旦失去百姓的支持,他的「婆羅教」頃刻間就會覆滅。
政教信仰大軍最忌諱就是失去信眾,一旦開了搶奪百姓的口子,他「婆羅教」就會打上邪教的烙印,邪教能橫行一時,卻很難維持長久。
摩珂釋達想要的是「婆羅教」可以和佛教一樣,在中原傳播四方,紮下根來,就絕不可以有一點惡跡。
這也是摩珂釋達為何要趟北冥雷這趟渾水的原因,他要獲得燕國官方承認「婆羅教」的合法地位,他要「婆羅教」取代別的教派,成為燕國國教。
可惜出兵沒多久,信仰大軍就面臨糧食危機,三萬張嘴每天都要吃飯,每天消耗的糧食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以摩珂釋達以前養三千軍隊的糧餉,怎能支持三萬張嘴。
不能搶奪糧食,只能憑藉「婆羅教」的信徒,籌集糧食,在糧食危機後的七天後,摩珂釋達終極召集到糧草。
一位信仰「婆羅教」的大商人王琦找上了摩珂釋達,免費為其供應三萬人可供一月食用的糧草。
天降橫財,摩珂釋達沒有懷疑自己的信徒,直接接受了糧草,還盛情款待王琦。
可是就在食用糧草後,信仰大軍很快就出現了問題,將士們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摩珂釋達就知道王琦有問題。
「給我把王琦抓過來!」摩珂釋達對著自己的手下咆哮道。
可是他的手下很快就為他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將軍,王琦已經跑了!」
「可惡!」摩珂釋達一掌將身前的桌子拍碎,發泄心中的怒氣,可惜現在他就算拍爛十張桌子都無法挽回損失。
「我軍傷亡如何!」
副將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