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垚越說越得意:「咳咳……這金衣族,與其說他們是金衣族,倒不如稱之為銅衣族,上古之時奇蹟遍地,神話四方,用現代人的視界角度去看,古人冶煉技術不發達,金便是銅,銅亦可稱金。不過那銅衣族的人可不簡單,據聞,金衣族人人有著超凡的本領,智慧非凡,並存於炎黃時期,史書中並沒有關於金衣族的記載,金衣族的事是當年李某聽兩位隱世的大家說過!」
「李老,請問是哪兩個大家?」黃和問。
「一位是炎帝神農氏後人,姓姜!一位是黃帝軒轅氏後人,姓姬!」
「啊~~」
張成和吃了一驚,他心下明白,炎帝、黃帝二人乎介於神話傳說,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這二位先賢當真是大名鼎鼎,他們的事跡是否屬實百家眾說紛雲,莫衷一是,有的事確實是真的,有一些是文人虛構出來的。李垚一口咬定姜某某、姬某某是炎黃二帝直系子孫會不會太武斷了。張成和知道在李垚面前只有聽的份,沒有插嘴的份。一驚之後,再也不多說什麼了,李垚敢這麼說,自然有讓人信服的道理。
「李老說笑吧,歷經幾千載有誰能說的清自已祖宗是誰?朱元璋都不冒認朱憙。」
黃和雖然沒有正面直駁,話里話外已在映射,炎帝神農氏雖然姓姜,姜姓後人何其之多,傳聞姜尚姜子牙還是炎帝神農氏的後人,周武王賜姓呂。黃帝軒轅氏的後人那就更多了,姬姓雖是黃帝姓,後世中姓姬的就更多了,有許多姬姓族人隨封地而改,還有是自已改的,好比如竇姓,竇姓老祖原本是黃帝子孫,傳說竇姓老祖在位期間,敵軍大兵臨城。這位竇姓老祖從狗洞逃了出去,自此改姓竇,側意是姓狗洞。
朱元璋不冒認朱憙,這是個典故。說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期,接見一位大臣,那位大臣自稱祖上是某某大名人,朱元璋出身貧寒,小時候放過牛。當過和尚,也想說自已有名人先祖,想來想去只有說朱憙合適,卻又忍住了,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幹麼要去冒認別人呢。
黃和的意思,李垚嘴裡的姜某某、姬某某多半是冒認祖宗給自已臉上貼金。
眼下能知道千年前祖宗是何許人的,只有龍虎山的張家、山東的孔家子孫了。
所以,李和認為,李垚雖是鑑定大家。這話卻是子虛烏有。
「金衣族與世無爭,隱於深山,炎黃蚩尤之爭,如果當時金衣族出山爭雄天下,那便沒黃帝什麼事了,或許我們便不能被稱為炎黃之孫了。」李垚不接黃和的話,信自眈眈的說。
張成和不知道這些故事李垚從哪聽的,更不清楚李垚究竟有沒有見過炎帝、黃帝的直系後人。或許,李垚如果見到杜家於五代十國時期留下的始皇殘卷,便不敢這麼橫說了。得天下需要神器,金衣族人本領再大,沒有天帝留在人間的神器,想必得天下是不大可能的。
「據說金衣族的老祖是只金蟾。修成人形,沒有羽化飛升,滯留人間。」
「噗~~」
張成和有點忍不住了,李垚可是鑑定大家,張成和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會去相信這些縹緲之說。這副畫明明是個三流畫家的糙作,一個大頭蛤蟆而已。卻被李垚添油加醋說的雲裡霧裡,一會兒金衣族,一會兒炎黃後人,張成和開始認為李垚是在騙人,沒有再提包圓那張存世五十億年的皮卷了。
之後與洋人搭上線了。
現在看這個超級巨大的青銅蛤蟆頭,張成和不由自主的想了起來。
這會兒,張成和再去回想李垚的話,早已不是當初的想法了,張成和暗想:「李老的話一點不錯,誒,只不過我見識短,不敢信,出去六盤山一定要找李老好好取經。」高人與白痴就在一念之間。
「金衣族?」包圓問:「老張,按那個李什麼的說法,金衣族的人都常年穿銅衣?」
「不不不,李老的意思是金衣族是神仙一脈,後人都是銅皮銅骨,據說金衣族的稱呼還是當年黃帝所賜。」張成和心想:「如果這裡是上古時代金衣族的大本營,那便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
「嗨嗨嗨,你倆別說了,咱們還是趕快往前走吧,老包、老張,這裡到底是不是金衣族你們別爭了,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韋凡又向蛤蟆嘴攀,這次沒有滋滋的聲音傳出。
「韋凡,這蛤蟆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