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的增長也有不好的地方,聽著耳邊或是羨慕或是嘲笑的議論,李慶只覺得莫名的諷刺。
羨慕的是馬車裡那位不曾露面的貴人,嘲笑的自然是李慶這個不知好歹的傻小子。
有錢不撿,不是傻子是什麼?
李慶搖了搖頭,沒有多做停留,而是順著主幹道,拐進了「袁記雜貨」。
在這附近開店的大都是鄰里鄰居,一些是租戶,另一些則是繼承祖產,這家「袁記雜貨」便是後者,世代經營,頗有盈餘,算得上老胡同里的「富庶」人家。
袁家兩口育有一兒一女,其女袁瓊孜與是李慶在初等教育學校時的同學,那時他們這群老胡同街的小孩還很團結,十四五歲,半懂不懂的年紀,單純地為了不被其他同學欺負而抱成團。
那時的李慶作為這個小團體的領袖之一,很是風光了一把,但這個風光也僅僅只是局限於同階層的範圍中,出了這個小圈,他就算不得什麼,在初等教育學校那初具雛形的小社會層級中,他們這群來自老胡同街的少男少女依舊是最底層的存在。
「慶哥!」
今天是袁瓊孜看店,見到李慶,本來愁容滿面的女孩小巧纖細的五官頓時舒展開來,柳葉般的黛眉微微上揚,掛上一抹喜意,「稀客呀,今天怎麼捨得到我這裡來了?」
父母離世後的這幾年,李慶為了生存過的都是陰陽顛倒的渾噩生活,平日裡與周圍的人根本沒什麼來往,活成了幽靈般的存在,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另一方面則是李慶自己也無顏面對昔日的同學,都是能避則避,不留話柄。
而袁瓊孜則不同,看到她臉上純真不失,甚至仍帶有幾分稚氣的笑容,李慶就知道這些年她被父母保護的很好,不像他這樣歷經了許多世間的險惡。
「當然是來照顧你生意,」李慶笑了笑,他忙著將信件寄出以期能早日加入組織,雖心中有所感慨,但卻並未與袁瓊孜多做寒暄,「幫我拿五個信封,再拿五張郵票。」
聽李慶一副公事公辦的語氣,袁瓊孜笑容一滯,但很快就恢復,轉過身去幫李慶找他要的信封,同時語調輕鬆地打趣道:「慶哥你多久沒寄過信了?郵票早就不讓賣啦,說是要實行郵局統管,買和賣都必須去郵政局授權許可的店鋪才行。」
至於如何才能取得授權,如何才能獲得許可,袁瓊孜就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但不用想也知道,不管那些條文說的多麼鄭重,多麼複雜,真正落地實施後也就是郵局那些人一句話的事情而已。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慶略微一挑眉,說:「看來我是與世隔絕太久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郵局的人又是怎麼說的?」
其實李慶也不是就看透了什麼,只是靠著這些年的經歷隱約中有那麼點感覺,隨口多問兩句而已。
「就去年年底,今年開年的時候吧,還能怎麼說,也就簡單傳達了一下指示,反正那些條條文文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也聽不懂,看不明白。」
袁瓊孜撇了撇嘴,將五個信封點好推到李慶跟前,「拿著吧,不要你錢」。
李慶看了她一眼,也不急著收東西,笑道:「有事兒?那也不能靠幾個信封就想賣我人情啊。」
這東西是個人都知道不值幾個錢,李慶這句話也是跟她開玩笑,不說別的,只說少時的友誼,李慶就算幫不了也可以做個合格的聽眾。
袁瓊孜眼神一暗,而後一點頭,四下望了望,說:「是袁野。」
聽到這兩個字,李慶不禁微微一怔,張了張嘴,最後卻也只問出一句:「袁野哥啊,聽說他跟著人一起,在外面生意做得很大?」
寧浦這個地方就是太小,隨便遇到一個人都有可能勾起一段往事。
袁野是與袁瓊孜的大哥,在初等教育學校時,李慶沒少跟他掐架,究其原因,大概是袁野看不慣李慶帶著自家妹妹廝混,想以哥哥的身份出面教訓李慶,現在想來,也不過是小孩子的胡打胡鬧而已。
袁瓊孜苦笑一聲,說:「真是這樣就好了,我哥他他犯了事,警察局的人上個星期來了人,說是讓我們作為陪審人上庭旁聽。」
李慶抿了抿嘴唇,對警局,他向來是沒什麼好感,卻也沒有急於發表意見,而
第一卷源起浮龍 第十八章 差點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