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壕是在日俄戰爭之中首次使用,而在歐洲一戰時發揚光大,最早的戰壕只有淺淺的三十厘米深,士兵只需要趴在戰壕里射擊,後來戰壕的外形和作用越來越先進,最終在二戰成為防守端最為有利的武器之一。當然,二戰之後,飛機坦克重炮之下,戰壕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輝煌,只在一些特殊地貌中能夠起到作用。
曹躍教導士兵挖戰壕,但手頭卻沒有實用工具,軍營不配備挖戰壕的鐵鍬,他只能自己花錢去買鐵鍬。但讓他更加鬱悶的是,潼關的鐵鍬重量非常之重,由於鋼鐵技術的落後,此時清朝鐵鍬跟大刀一樣重,總不能指望著部隊拎著鐵鍬又拎著武器上戰場吧,士兵哪有那麼多體力和耐力。
看到曹躍拎著鐵鍬很為難地選擇,呂叫驢小聲說:「二哥,倒不如買十幾把就行了唄,就交給民夫隊,他們每天也沒啥事兒,你讓挖坑就讓民夫隊幹活唄。再說那些缺胳膊斷腿兒的傷兵打發回家得了,幹嘛養著他們。兄弟們私下都抱怨,說這些人能吃能喝能拉,就是不能幹活。」
曹躍皺眉道:「這些士兵都是傷兵,我們不帶著不管著,以後如果我們自己受傷該怎麼辦?會不會被人拋棄被人遺棄?」
呂叫驢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二哥你說的倒也是這個道理,只是管這些傷兵,總不能讓咱們一個小小的哨隊管吧,咱們才多大點兒能力,把總和千總不管,把傷兵推給咱們哨隊幹嘛。」
曹躍覺得這傷兵大有可為,暫且放在一邊,先把手頭的鐵鍬弄好。他在鐵匠鋪定製了二十把鐵鍬之後,回到軍營之後思考起來關於傷兵的問題。
如今每個哨隊都有幾個傷兵,這些傷兵都是沒家沒業沒本事的,干一些粗活累活又幹不了重貨,例如刷馬桶洗襪子等等,但是每哨帶著傷兵太麻煩,不如成立一個安置隊,特地將傷兵安置到一起去。
成立傷兵安置隊有什麼好處呢?
收攏人心!曹躍第一個想到了收攏人心的概念,高英和康三石兩人衝突,如果康大人手下又一支傷兵安置隊,那麼哪個哨的士兵都會想到若是自己受傷,必定會成為康大人手下,久而久之這人心就收買了。
想到這裡,曹躍仔細盤算了一下前後,覺得計策可行,便前往康三石的軍寨報告自己軍中的一些安排,以及人員的調整和這些調整的目的。
清軍綠營與後世的軍隊完全不同,曹躍的做法在後世中除非他想造反,否則絕對會被至少踢出軍隊。但是綠營基本上屬於私兵性質,一切都是長官說了算,軍隊一切開支和收入,全賴長官一人。
十幾年前,曾國藩曾有有機會取代清廷建立漢人江山,因湘軍這種綠營軍隊只聽曾國藩一人號令,而湘軍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儼然成為大清唯一能戰之兵。
潼關綠營成分複雜,迄今為止守備高英並沒有完全控制著代字五營,就是因為下面各營並不完全需要高英來籌措軍餉一切。我花的不是你的錢,就算你是我長官,我憑啥聽你的?
因為綠營軍隊這種落後制度,一旦綠營與敵人交戰之時,長官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實力,死的都是自己的人,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因此綠營軍隊戰力堪憂,屢屢被人詬病,在根子上就壞了。
康三石對曹躍的手下軍官認命和調派並不感興趣,他深信為帥著應知將將,他只需要將領忠誠即可。而曹躍對他的事無巨細匯報,讓他感覺到了這種手下人對自己的忠誠,他很是滿意。
匯報完畢軍營人事安排之後,曹躍便提出建議,將軍中傷殘兵士單獨建立一支軍隊,平日種種菜,養養豬牛羊,種種田,一來給軍隊提供一些食物,二來別讓他們跟著戰兵在一起混了,免得受到戰兵們的欺負和排擠,三來戰場之中這些傷兵起不到作用,反而成為累贅。
康三石點頭道:「可行,此建議可行。」他笑了起來,「軍中傷兵歷來都是各軍營的累贅,扔吧,寒了軍心,不扔吧,著實拖累軍隊。」
曹躍小聲說道:「大人,其實您可以向高將軍申請,將代字營傷兵安置隊歸建於您的麾下。」
康三石問道:「為何?」
在康三石身後的康成也疑惑道:「曹二……郎,這些傷兵的軍餉可是一大筆錢呢。」
康三石道:「一個月雖然沒幾兩銀子,但咱們陝西窮啊,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