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帝國十三年11月,戰爭岌岌可危,中華帝國面臨著急轉直下的國際和國內形勢。
在國內,儘管曹躍通過了各種手段,鎮壓了反抗勢力,並且將權力集中到了皇權手中,然而各地反抗皇權活動不斷湧現,再加上國外勢力的鼓譟和支持,國際工農運動的蓬勃興趣,曹躍在面臨國內形勢的時候難免有一些手忙腳亂。
而在國際上,俄國和日本分別集結了總計達到八十萬的軍隊,並且擁有英法美等數十個國家的支持,打算在天暖之際,也就是明年對中國進行一次戰略性的大反攻。
然而正在日本集結了三十萬軍隊,打算入侵朝鮮帝國的時候,在沙皇俄國突然發生了難以置信的政變。
俄國人民忍受不了沙皇軍隊的連番戰敗,忍受不了沙皇政府的高賦稅,更加忍受不了俄國皇帝朝令夕改的舉措,在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暗地裡支持下,俄國掀起了工人武裝起義,並且在幾天內席捲了整個俄羅斯<="r">。
俄國起義軍占領了莫斯科之後,又占領了聖彼得堡,並抓獲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人,起義軍領袖列寧為了夜長夢多,派遣自己的特務頭子將尼古拉二世全家秘密處死。而在此時,奉曹躍的命令,一部分白人士兵在俄國製造混亂,屠殺俄國貴族,並宣揚人人平等人人平均的理念,分享了貴族們的莊園、財產、女人和食物。
原本起義軍的領袖列寧打算安撫國內貴族,慢慢處理,但是沒有想到此時居然發生了大規模屠殺貴族報復,並引起了全民的仇富行為,大約有數十萬人遭到波及,被殺死的富裕家庭和貴族將近五萬人。隨後,俄國國內貴族勢力開始反撲,俄國內戰開始,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俄國東西都面臨著大量的敵人,在東面面臨著中華帝國兩個軍團一百二十萬人的壓力,在西線面臨著俄國八十萬精銳部隊的壓力,同時起義軍內部也有著巨大的分歧。有一部分人希望在掀翻了帝國之後,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俄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精英,他們掌握著大量的財富,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應該在新俄國中占據話語權。另外一部分以列寧為首的人則主張建立屬於工農代表的國家,他們的支持者更多,也更加能代表俄國人的心聲,因此他們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新俄國的未來。
而德國已經開始行動,三十個陸軍師朝著察里津撲來,如果俄國人占領察里津,俄國將只剩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堅持戰鬥了,而且俄國便再也沒有南方工業基礎,從此之後淪為一個徹底的農業國家,並喪失黑海。
而中國的兩個軍團,在得知德國的軍事行動意圖之後,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他們甚至於主動找到了前俄國貴族們,支持他們的白軍,並武裝起來50萬軍隊,打算推翻新俄國。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下,列寧毅然決定放棄對爭議領土的索求,簽署了俄國歷史上兩個最大的賣國條約《布雷斯特條約》和《中俄迪化條約》,其中《布列斯特條約》是新俄國與同盟國包括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署的一份合約,俄國割讓了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並賠償三十億盧布。
《中俄迪化條約》的內容也很簡單,俄國承認烏拉爾山以東亞洲領土歸屬中華帝國以及其藩國,俄國從此之後不再覬覦亞洲的領土,俄國從此將腳步停在烏拉爾山,俄國是歐洲的俄國,不再是歐亞的俄國。中國不再支持白俄軍隊,但俄國不得干涉中國內政。
曹躍要求俄國派遣史達林來到中國簽署這條條約,此時史達林在俄國的政治地位很低,大概只排在十一位,他是列寧的書記官,沒想到被中華帝國的皇帝曹躍點名簽約這條最大的賣國條約。
史達林當然想反抗,可是如果他不簽署的話,他在俄國再也沒有政治前途,將會被列寧打入冷宮,甚至列寧的契卡也會對他下手。被迫無奈,史達林來到了中華帝國的迪化,與中華帝國皇太子曹儉簽署了《中俄迪化條約》,宣布中俄之戰從此之後停戰。
當史達林回到俄國之後,由高爾察克率領的俄國舊軍隊已經對新俄國發起了反擊,俄國已經由托洛茨基掌握全部軍對,病入膏肓的列寧只能躲在冬宮裡治療疾病,留給史達林的時間不多了。史達林動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