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方州郡,凡滿四萬戶者為上州,宋州戶數九萬,在十望州之列,自也屬上州。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上州刺史,官居從三品,地方大員,更遑論宋州還是連通中原與淮南兩地的水路要塞了,能在此處為官的也絕非泛泛之輩。
方季長出自丹陽名門,為東漢名臣方儲之後,昔年虎牢之戰後棄暗投明,為大唐臣子,封歙縣子,初在河北任官,後又累功轉任宋州刺史,至今已是三載。
方季長其人,比李恪想像的還要年邁一些,大唐立國不過十餘載,凡地方大吏,多有原於軍中任文書要職,而後轉任的,故而年歲大多也就在四旬上下,年富力強,鮮少有過了五旬的,但李恪看著方季長,一眼見得的便是滿頭銀灰相間的頭髮,恐怕已過了六旬了。
李恪雖為東南首官,但此前因治淮水的緣故,他所熟知的大多是淮北和山東一代的地方官員,對於宋州的方季長,卻只是聽過一個名字,今日當面見得一個鬚髮半白的老者,倒還有幾分訝異。
「臣宋州刺史方季長拜見楚王殿下,殿下駕臨臣未能遠迎,還望勿怪。」宋州刺史府衙正廳內,李恪正在廳中等候,方季長連忙走了進來,對李恪俯身拜道。
李恪微微抬手,虛扶起了方季長,道:「今日是本王貿然來此,與方刺史無干,方刺史請起。」
「謝殿下。」方季長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方季長起身後,在李恪身旁坐下,對李恪問道:「今日殿下駕臨,卻不知有何吩咐?」
李恪道:「本王奉父皇之命南下,途徑宋州,本是想著進城稍作休整便走,可卻遇到了一件趣事,特來向方刺史討教。」
方季長為官多年,也深諳其道,當「討教」二字自李恪口中說出時,方季長的心中頓時咯噔一下,心知必是何處惹惱了李恪,才是如此。
方季長忙道:「還請殿下賜教。」
李恪笑了一聲,問道:「本王此番進城,為了見得方刺史一面,可還納了二十貫錢,你說此事是不是有趣地緊。」
李恪貴為親王,以上拜下,哪還有納了銀子才能見得的道理,莫說是李恪了,方季長身為宋州主政官,就算是尋常百姓求見本也不該如此,方季長聽了李恪的話,心中一驚。
方季長聞言,起初只當是李恪到了刺史府外,並未表露身份,而刺史府的門子又拿尊坐大,故而如此,連忙問道:「可是府中那個不開眼的輕慢了殿下,臣即刻整治。」
李恪搖了搖頭道:「貴府之人勉強倒也還算規矩,不曾輕慢本王,本王說的是睢陽渡口。」
「睢陽渡口?不知睢陽渡口有何事,還望殿下明示。」方季長不解地問道。
李恪道:「本王此番南下,所乘之船乃揚州大都督府的官船,本王方才在睢陽渡口可是聽了,凡揚州船隻進靠睢陽渡,停岸半日的,需納錢二十貫才得進城,本王不知這是何規矩,但想著入鄉隨俗,便就納了。」
李恪說著,並未動怒,臉上反倒掛著一絲輕笑,可就是這一絲輕笑,卻看得方季長心底發寒。
方季長雖在地方,但對京中的情況卻也頗為熟悉,尤其是眼前的這位楚王殿下,便更是如此了。
李恪能輕而易舉地攪動朝中風雲,小小的一個宋州城便更不在話下。
方季長生怕李恪生怒,忙解釋道:「納錢之事,臣著實不知,臣即刻命人去查,將首禍之人緝拿歸案,從重治罪,嚴懲不貸。」
李恪身為親王,自是家資豪富,區區二十貫他絕不會看在眼中,方季長以為李恪登門,是因這生事之人。
不過方季長如何能揣度到李恪的心思,李恪親自登門可不是為了將人治罪,若只是為渡口之上的一個役夫,還不足叫李恪來此,費上這般口舌,李恪看重的是睢陽渡口,是揚州漕行打開整個河南水運的機會。
「哼!」
李恪輕哼了一聲,對方季長道:「本王聽聞,這睢陽渡口之人收受銀錢,可不是擅自為之,而是奉了宋州府衙之令,此事難不成方刺史不知嗎?」
聽得李恪一聲輕哼,方季長的心中猛地一顫,且不論他方季長知否渡口收繳揚州來船銀錢之事,光是聽著李恪的意思,便大有問罪方季長的意思。
第五十章 方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