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葉春秋所說,謝遷覺得,葉春秋的話未嘗不是沒有道理,小皇帝要做的事,你能攔得了一時,能攔得了一世嗎?
堵不如疏,與其這樣,倒不如讓葉春秋來做這件事。
畢竟葉春秋是『自己人』。
謝遷和劉健等人一樣,都是讀書出身,都金榜題名,都進入過翰林。
更不必說,葉春秋還是王華的門生,王華能看中的人,不會太差。
「還有嗎?其三是什麼?」李東陽的臉色依然帶著淡淡的笑容,但是顯然,他是用心在聽葉春秋說的話。
葉春秋正色道:「其三:便是下官自己,下官自幼讀書,也略知一些練兵之道,下官讀史,也更知道我大明深受北虜南倭之害,下官曾做詩,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既然現在陛下給了下官這個機會,下官願意為君分憂,為那邊鎮和江南飽受侵害的百姓略盡綿薄之力。這只是下官的小小抱負,這世上的事,總要有人去做,有的人有志向,卻無處伸張,有的人有機會,卻不願去把握,下官有這志向,陛下也給了下官這個機會,所以,下官希望做于少保那樣的人。」
于少保就是于謙,當初國家危在旦夕之間,是他挺身而出,在無數的爭議之中,力主保衛北京。
看著這個『稚嫩』的少年,表露自己的心跡,陳說自己的抱負,或許會讓人覺得可笑,可是……
在座的三人,誰都沒有笑出來。
這只是個少年的『一時衝動』嗎?畢竟,誰都曾年輕過。
可是沒有人認為葉春秋是一時衝動,如果一個狀元公,一個已經步入了官場門徑的翰林修撰,一個名噪一時,且有過不少功勞的人,你將他視作是幼稚,反而讓人覺得可笑的是自己。
謝遷很欣賞葉春秋這一點,葉春秋想學于少保,並不是壞事。
李東陽則傾向於劉健的意見,他微微帶笑地看向劉健。
而劉健則老神在在地在喝著茶,等他徐徐放下茶盞,旋即道:「嗯,頗有幾分道理,你說的也沒有錯,這兵,總該有人來練的,練得不好,就當陪天子玩吧,可若是練得好了,也是一樁美事,你有此志向,也很是難得……」劉健站了起來,顯得和藹了許多,逐而道;「那就放手去做吧,老夫知道你的心思,你是有所擔心,陛下畢竟只是心血來潮,今兒往東,明日可能就向西了,可是你想做事,免不得要持之以恆,你求告我們的頭上來,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國家,老夫若是攔你,豈不成了誤國奸賊了嗎?」
劉健捋須,感嘆道:「這大明哪,其實什麼人都不缺,嬉笑怒罵作錦繡文章抨擊天下時弊者的不少;高談闊論的也有;唯獨缺少的是真正肯彎腰去做實在事的人,你小小年紀有這樣的想法,很是令人欣慰。好吧,老夫在這兒給你說句實在話吧,好生的去做,其他的事,只要我們幾個老骨頭還能坐在這裡,總不會讓人刁難你。」
劉健的支持,就幾乎等同於獲得了一張練兵、造械的許可證,也代表了內閣三個學士的答案。
葉春秋忙是作揖道:「下官感激涕零。」
劉健含笑道:「你感激我們這三個老骨頭做什麼?要感激,也得感激你自己,你若是沒有這樣的抱負,老夫是絕不可能讓一個只知道在聖上面前邀功請賞之人去做這樣的事的,這種事……終究還是壞了規矩,可是事急從權,事情總該折中才好。」
葉春秋又道了謝,這才告辭而出。
同時得到了宮中和內閣的支持,就意味著葉春秋可以放手去幹了,不過他還得再等等,等那大舅哥來了再說,更何況,水晶作坊現在還需投資,繼續搭建高爐熔爐,有了一點銀子,不能急著全部花銷掉,不如趁著需求還在,先大力的增加產量,掙更多的銀子再說。
不過既然要造械,肯定要先未雨綢繆。
後世各種鋼材的配方,葉春秋大抵都有,這個時代的鍛造技術葉春秋已在工坊里和一些匠人們討教過,大致因為爐子的溫度不高,所以雖然早有灌鋼之法,可是雜質卻是不小,雖然產量較高,不過質量摻差不齊;因而許多時候,依舊採用的還是較為傳統的鍛鋼。
鋼鐵是有熔點的,若是沒有達到,就不免夾雜著許多的雜質,而古人們則
第五百九十章:放手去干(第八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