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其實很多,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傳承5000多年的實踐中,也是誕生了許許多多傳承至今的規矩。
留下來的這些東西,雖然說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是能夠傳至今,一定有他的道理。現在能夠真正做到的已經不多見了。比如:吃魚不能說翻,家裡來客人,添飯時不能說,還要飯嗎?客人在,不可以掃地。筷子不能力插在米飯中,不許用筷子敲盤碗。等等。
在這些眾多繁雜的規矩里,對於大戶人家的後宅,或者皇室里的後宮,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就比如古代的妻妾嫡庶制度,哪個地位更高呢?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
最開始嫡庶制度的產生就是王公貴族為了更方便去管理家族,西周時期,嫡庶長幼被正式確立了等級,記錄在周禮當中,男子要壯大家族就會那許多小妾,而小妾所生的孩子與正妻所生的孩子一下子就分出了差別。
要想知道嫡庶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就要先知道古代的妻妾制度到底有多離譜。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堪稱奇葩,從一個女子剛剛出生開始,就已經註定她這一生的命運,如果她是正妻所生的嫡女,那麼將來也會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子為正妻。
但如果是小妾生的庶女,大概率也是要給人當小妾的。一個男子想要娶妻,是要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後是三書六禮,八抬大轎娶進門,丈夫要給岳家送聘禮,妻子也會帶著相應的嫁妝。
結婚當天,妻子從正門風風光光的進入,給父母奉茶,過後就正式成為女主人了,也是內宅做主的第一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如果是個小妾的話,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小妾的來源不少,一種是良妾,一種是賤妾。良妾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兒,比如是夫人帶來的陪嫁丫鬟或通房,也有的夫人比較識大體,主動尋找一些清白人家的庶出女兒,通過正規的流程給丈夫納進家門。
而賤妾的地位就低了,一般是丈夫自己從外面買回來的女子,不管對方是不是清白之身,都不能稱作為是良妾。
在這樣的尊卑等級分明之下,他們生出的女兒當然也被分出了369等。嫡女從出生開始,除了能享受到最好的待遇之外,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的是琴棋書畫,如何理財,如何掌管家業等。
庶女就沒有這個待遇了,他們學習的卻是如何伺候丈夫,如何留住一個男人的心。可見,一個女子幾乎是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看看大文豪蘇軾是怎樣對待小妾的就明白了。大文豪蘇軾瀟灑豪邁,對待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流傳了幾百年,令人潸然淚下。然而要是看看他在家中是怎樣對待妾室的,一定會讓人目瞪口呆。
蘇軾曾經有一個小妾,在家中也是備受寵愛,不過有一次蘇氏遭遇貶官,他沒有多餘的錢來養自己的小妾了,於是就開始將他們送人。其中有一個已經懷有身孕的小妾被蘇軾送給了自己的好友梁師成。
後來這個小妾生下了一個兒子,梁士臣顧念兄弟情義,當成自己兒子培養,而被送給好友的小妾還算是好的。還有一位叫春娘的小妾,他才貌雙全,對蘇氏一往情深,卻還差點被蘇氏拿去換白馬。
只需要送個小妾就能換匹良駒,這筆買賣太划算了,當場就要置換。誰知道春娘性子剛烈,寧死不肯,最終一頭撞上了旁邊的槐樹而死。
再看看清朝妃子的福利待遇,皇后每年白銀一千兩,日用豬肉16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隨從宮女10人,七品太監一人,普通太監12人。
皇貴妃每年白銀八百兩日用豬肉12斤,羊肉一盤,雞鴨一隻,隨從宮女八人,八品太監兩人,普通太監12人。
貴妃每年白銀六百兩,日用豬肉九斤八兩,羊肉半盤,雞鴨半隻。隨從宮女八人,八品太監兩人,普通太監12人。
剩下的就不用說了。
當然,現在這個時代,是不能拿過去來比較,但是,一個大家族的制度,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