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李治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並沒有因與李元璦的關係盲目的聽從。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
這一點連他最敬慕的父親李世民都做不到,何況是李元璦?
在聽極李元璦分析後,李治陷入漫長的思考琢磨。
自己這個一起長大,跟自己爭美食,搶母愛的髮小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這些年所幹的事情,莫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
但就如祖沖之一樣,他對術數的理解已經超越了時代,後人無法理解,導致他的術數理論險些失傳。
李元璦的思想跳脫也遠超常人。
用得好有奇效,堪比蕭何、諸葛亮,可一但出了問題,那就有將自己陷進去的危機。
李元璦在治理江南的措施政策,得到了廣泛的好評,滿朝文武皆是讚譽滿滿。
就成果而言,李治覺得哪怕是管仲、諸葛亮再世,蕭何、房玄齡復生,亦無法在短短几年裡做到這樣的成果。
但是最近廟堂上已經有了一股異樣的聲音:有人覺得江南的治理到此為止就可以了,過猶不及。
這異樣的聲音,得到了李治的重視。
經過一番詳細調查,江南東道的經濟受到各方面的刺激大幅度上升,但相比之下,糧食收成較之以往下降了許多。
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決心整治江南東道的時候,朝廷就有心裡準備。
江南的問題就是糧賤傷農,百姓越種地越窮,越窮就越種地,陷入了死循環。
改變江南的情況,會令得糧食減產,在預算之中。
現在隨著李元璦不住的刺激商業,鼓勵發展副業,令得許多敢於改變的百姓在自己種糧食的土地里種上了棉花、桑麻,甚至將直接將土地租借出去或者放棄租借,開始從事手工業。
尤其是瓷器與絲綢的發展,比李元璦鼓勵的茶葉更要紅火。
畢竟瓷器、絲綢是海外貿易最暢銷的商品,一但開海成功,瓷器、絲綢等於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完全不用考慮銷售問題。
李元璦成功以商業帶動了江南各行各業的發展,唯獨令得糧食產量大減。
李元璦治理江南的成績太出色,太成功了,導致了農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中國自古就是農耕大國,華夏民族亦是公認的農耕民族。
農耕、糧食是歷朝歷代最重要的事情。
江南作為大唐第一大糧倉,每年都要向關中一地輸送大批糧食,方能維持關中巨大的糧草負擔。
天災人禍,需要江南的糧食支援。
打仗需要江南的糧食資助。
江南真要從糧倉變成商業中心,對於朝廷來說未必是好事。
經濟的發達,彌補不了糧食的巨大需求。
故而已經有人察覺到了這點,有叫停江南經濟發展的意思。
江南還得以農業為主,只要江南不窮,生活過得去即可。
百姓的願望是很容易滿足的。
李治暫未理會這種聲音,但心底卻是清楚,不能讓李元璦依照這個模式繼續發展下去,該緩的時候得緩,以天下大局為上,不是只顧江南一地。
大唐是一個整體,該犧牲的,還得犧牲,沒有任何道理可講。
但今日李元璦這一思路,似乎可以利用貿易讓江南損失的糧食通過貿易彌補回來,形成兩全之法。
李治看了一眼,已經大快朵頤的李元璦:在自己沉思的時候,他已經不客氣的胡吃海塞起來了,說道:「此法確實可以彌補江南改革帶來的糧食壓力。不過江南的經濟得抓,農耕亦不可能忽略。我們可以通過貿易來滿足糧食所需,然不能依賴。我情願放棄江南的所得利益,亦不能讓他國掐住喉嚨。」
李元璦曾是宮裡常客,尚食局知道他的喜好。在江南他伙食不差,畢竟身份擺著。但江南的食材,哪裡能跟宮裡的比。
這個時代沒有千奇百怪的調味料,食材是味道的最關鍵的部分。
尚食局做的這桌子飯菜,可將他的食慾完全勾引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