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其實姜之明並不清楚,李元璦心底早已放棄永濟渠南段了。愛字閣 www.aizige.com
有一種東西叫做事不可為。這已經弄壞了的東西是強求不得的。
永濟渠南段地勢複雜,入黃口一帶由黃河、沁水沖泄成多處大的坑塘,泥沙堆積,就不適合挖掘可通行龍舟的廣闊河道。
楊廣不聽姜敬這個內行人的勸說,執意開鑿出可通行龍舟的河道,已經將永濟渠南段的地表生態破壞乾淨了。
沁水本就多沙易淤積,而且由於河道過於廣闊,甚至有黃河倒灌,泥沙入永濟渠的情形。
這條運河的漕運價值可以說是蕩然無存了。
因為你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給河道清淤,換來的只是一兩年的漕運通暢,根本沒有意義。
李元璦並未親臨永濟渠南段,沒有親眼去看那地方究竟如何,但卻知道唐王朝百年來對此處費盡心思,多次研究治理方案,結果議多不果行。最終決定放棄永濟渠南段,改走借丹水、清水、淇水濟漕,在連接楊廣修建的永濟渠北段,形成了全新的一條永濟渠。
至此永濟渠成為連接南北至關重要的河渠,北宋時,稱這條全新的永濟渠為御河……
不論唐宋,對於楊廣開鑿的這永濟渠南段,再無修葺使用必要。也正因黃、沁河屢屢沖淤,隋代永濟渠的南段半點痕跡都找尋不到了。
李元璦並不覺得自己能夠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辦成歷史上幾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
故而這裡他直接選擇放棄。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的時候是英雄,有的時候卻是蠢蛋。
一路順著運河北上,李元璦進入黃河時令船隊改道淇水,並且取出了周邊的水網地勢圖,說道:「據我所知,曹操北征袁尚時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後來居鄴城將白溝與清河連接。我們這一次考察目的地不是永濟渠南段,而是曹操留下來的這條糧道故地。」
李元璦話一出口,姜之明心底明悟,說道:「大王這是打算放棄永濟渠南段?」
「不然呢?」李元璦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南段情況,你應該比我更加了解。壞了的東西,挽回不來。除非老天賜福,再來一次地龍翻身,你覺得這樣的幾率有多大?給恩賜了條河道,已經是數百年不遇,我們就不要奢望奇蹟發生了。」
姜之明長嘆了口氣,心底明白這個道理,不在強求。
船隊轉到而行,走昔年曹操運糧路線。
河道的流動,若非是受到人為的干預,或者自然的強制扭轉,便是千百年都不會輕易改變。
楊廣建造的大運河,很多也是從古河道擴充而來的。
這時隔三四百年,曹操開鑿的河道舊址依在,而且還在默默的造福沿岸百姓。
李元璦與姜之明站在船頭,商討著改運河河道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
對於永濟渠改道可不可行,這點毋庸置疑。
後世已經證明了這點,李元璦與姜之明皆是這方面的好手,僅從水網圖就能判斷是否可行。
只是當下的關鍵並不在於可行不可行,而是能否在李世民定下出征日子前大功告成。
倘若無法功成,改道就無實質性的意義。
李元璦還得知,李世民已經安排官員負責將洛口倉的糧食往北地運轉了。
然後運糧船堵在了永濟渠南段,進退不得。
李世民一氣之下,將悲劇的運糧官給革職查辦。
李元璦、姜之明一直抵達古鄴城,對於周邊的水網已瞭然於胸。
姜之明道:「大王選擇無錯,衛水確實是沁水除卻之外更適合通永濟渠的河流。選擇衛水,還能藉助曹操故道,大大縮減施工時間,減輕徭役負擔。只是衛水小,水流會存在不足。沁水的優勢,衛水實難相比。」
他還是有些遺憾,未能彌補先人遺願。
李元璦卻如落井下石般道:「衛水大而沁心小,此次開鑿曹操故道,我們非但不能借用衛水,反而要講衛水隔絕在外,免得喧賓奪主。衛水水資源不夠,我們可以花費時間徐徐引流,決不可飲鴆止渴,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