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現在也不明白曹岩說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他對倭國還是有些了解的,雖然沒有曹岩說的那麼複雜,但他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不明白,曹岩這時候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倭國呢,撮爾小國罷了……這是朝堂諸公們所公認的,但梁大人,您對倭國還是不太了解。
這些倭奴呢,『性』格和我華夏子民可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他們相信精神力量大於一切,同時相信秩序大於一切,更相信力量大於一切……」
古時候或者在影視劇里,我們會常常看到扶桑人在決鬥前,總會在額頭上綁一段寫有「必勝」的白布條。他們對「必勝」的理解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只是一種心理暗示,而扶桑人是從骨子裡相信的。如果失敗,他就認為是精神的力量沒到位;還認為這是恥辱,最終來個剖腹『自殺』。所以在兩軍對陣時,米國人強調的是軍艦、彈『藥』是否準備充分;而扶桑人可能正在做廣播體『操』,即使是在饑寒交迫、又沒有任何取暖設施的防空洞裡。所以在45年戰局已定的情況下,扶桑人還負隅頑抗的要命,導致米國不得不用原子彈。
扶桑人對於精神力量的痴『迷』,應該與國家面積狹小,長期資源匱乏有關;在歷史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篤信精神力量的民族『性』格。
對精神力量的痴『迷』,以及長期的「武士道」精神,還形成了他們對「勇敢」不一樣的理解。米國人理解的是:能夠拯救弱者,救人於危難;而扶桑人理解的是:不顧一切地向前沖,不惜代價地打擊敵人。甚至他們的軍艦上都不安置救生器,認為那是「膽怯」的表現。
其次是秩序大於一切。
扶桑人認為一切都有秩序。
在扶桑,等級制度是根深蒂故的。在長期的封建社會裡,就有武士、農民、工匠、商人、賤民五個等級。這應該也是學的我們大唐朝,但扶桑人把它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低等級的人如果對武士無理,武士可以當場誅殺;反過來,則不行。當然,低等級的人可以向『政府』請願。在扶桑家庭,妻子要向丈夫鞠躬,孩子向父親鞠躬,弟弟向哥哥鞠躬,女孩向男孩鞠躬。在企業,所有的下級要嚴格聽從上級的安排,不可以反駁和頂嘴。這都是紮根在扶桑人心理的理念。
扶桑路邊的垃圾桶很少,垃圾也需要嚴格分類。即便你只是喝完了一瓶飲料,也要將飲料上的標籤撕下來,與飲料瓶分開投放,以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在扶桑人心中,等級意味著秩序與穩定,是最好的社會制度。扶桑人為什麼發動二戰?在他們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所謂「大東亞夢想」,那就是扶桑人想要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建立起一種等級秩序,讓所有的國家都在固定的國際結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扶桑就認為自己是處在金字塔頂端等級的民族。
這也是一個國家慣常的民族心態,就像米國一樣;但是發展到那種極端獸『性』、跟元首滅絕猶太人一樣,確實令人恐怖。
最後就是強者大於一切了。
扶桑人學習態度確實很強,原來唐朝是世界第一強國,他立即認唐朝人為老大,一切向漢人學習,包括服裝、文字、甚至閉關鎖國等等。
後來資本主義的「大炮」不僅打開了滿清的大門也打開了扶桑的大門。扶桑人一看,原來外面還有更強的;立即組最高等級團前往歐美學習,一去就是兩年,做了各種詳細記錄。學習團回來後,進行了明治維新,****。他們學習製造,將產品賣給華夏,加工華夏土貨,販賣西方;參照西方,制定《民法》、《刑法》;舉辦西式學校、圖書館,改教育制度,要求全民入學:甚至連喝酒、吃半生牛排也準備學西方。
扶桑人甚至一度想脫亞入歐,瞧不上亞洲國家。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扶桑人對名譽過度重視,他們屬一種「恥感文化」,不重視罪過,也就是不重視內心想法,重視一種外部表現。「罪過」是一種內部感覺,像啤酒國就是一種「罪感文化」。這也是二戰後,扶桑死不認罪的原因之一。
當然了,這些東西曹岩這時候肯定不能和梁中書說,畢竟他就算冠以「仙人」之名,也不能預知千年之後的事情吧。
他只能簡單描述倭國這個國家的民族特『性』後,然後很嚴肅很認真的看向
255.「我答應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