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師爺給蘇大拿出了一條兩路分兵之計,一下子將道安弄了個頭暈腦脹。
道安把溫師爺打得敗回天水縣關城門不敢出來後,道安正想趁這個機會回兵救他徒弟錢一、錢二。可誰知,道安剛走了沒多遠,溫師爺又從城裡殺出來了。
道安見溫師爺又殺出來了,他急忙迎戰溫師爺。
道安與溫師爺就打起來了。
*******
溫師爺哪裡是道安的對手啊!
溫師爺與道安簡單地打了幾個回合,溫師爺就敗了。
溫師爺也不想和道安死拼。
溫師爺的任務主要是把道安纏住,不讓道安走。
道安見溫師爺敗,他就追。
道安又把溫師爺追城裡去了。
溫師爺又關城門不敢出來了。
***|無|錯| .[][].****
⊥這樣,道安如果走,溫師爺就追,道安如果不走,溫師爺就躲城裡不出來。
這時,可把道安愁壞了:光這樣,我救不了我徒弟啊!光這樣,我天堂縣不就完了嗎?我徒弟哪兒是蘇大拿的對手啊!
道安也明白:溫師爺這是想把自己拖住,好讓蘇大拿好好收拾自己徒弟錢一、錢二。
******
這時候,道安想分兵都不行。
這時候道安身邊的人倒是不少,有申二、申三、彌二、張道友、馬師爺、馬有才。可道安對那些人都不十分放心。那些人道安都不敢用。因為那些人都是剛剛投降過來的,他不敢給予重任。
≠說,就是對那些人給予重任,就是讓那些人去救錢一、錢二去應對蘇大拿,或者說讓那些人在這裡應對溫師爺,那些人也不是蘇大拿或者溫師爺的對手。
因為那些人以前都是蘇大拿、溫師爺的手下。那些人都對蘇大拿、溫師爺怕慣了。讓他們去應對蘇大拿或者溫師爺,他們怎麼是蘇大拿或者溫師爺的對手呢?
如果那些人比蘇大拿、溫師爺強的話,以前他們還用得著在蘇大拿、溫師爺的手下人當差。聽蘇大拿、溫師爺發號施令嗎?如果他們比蘇大拿、溫師爺強的話,他們早就取代蘇大拿、溫師爺的椅子,他們坐了。
≠說,讓那些人去應對蘇大拿或者溫師爺,道安也怕那些人倒戈。
如果那些人倒戈了,對道安的損失可就大了。
如果讓那個人獨當一面,就得給他們些人馬,萬一他們倒戈了,他們就能把給他的人馬帶走啊,好不容易才有了這麼點人馬。能不做精點打算嗎?
∏麼,道安的另外兩個徒弟錢三、錢四呢?
道安另外的兩個徒弟錢三、錢四,東海縣的馬有才投降以後,道安讓他們守東海縣去了。
∝東海縣這樣的事,當然得讓絕對信得過的人去啊!
******
這時候,可把道安愁壞了:想回兵,回不了,如果強回兵,溫師爺就有可能取他的天安縣;如果不回兵。他又怕他徒弟錢一、錢二守不嘴堂縣。
這時候,還有一個事也讓道安非常擔心:他怕申二、申三、彌二、張道友,馬師爺、馬有才倒戈。
倒戈,就是投降蘇大拿。
道安知道:申二、申三、彌二、張道友、馬師爺、馬有才都是「隨風倒的牆上草」。如果他們不是「隨風倒的牆上草」。他們能投降自己嗎?「隨風倒的牆上草」,是哪邊風大,他就「往哪邊倒」。現在申二、申三、彌二、張道友、馬師爺、馬有才之所以還能在自己的身邊,那是因為自己這邊的「風」還算得上「足夠地大」。也是因為他們怕他們回去後。蘇大拿回怪罪他們。如果將來自己這邊的「風」到了「算不上足夠大」的時候,說不定他們還會有再次倒戈的可能。…
******
道安心說:怎麼辦呢?
這時,道安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
道安心想:待會我再跑的時候。我先別急著轉回頭和溫師爺打,我先讓溫師爺多追我一段路,然後我再和溫師爺打,如果那樣的話,我就可以打他個「疲憊之兵」了。
路程長了,追得時間就長,追得時間一長,到最後他必然會疲憊。
道安想好了計策
第一百七十二回、半路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