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英格蘭,鎮壓叛亂的囂張氣焰,可以說埃德薩還是達到了這個目標。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康斯坦丁二世以維護了帝國安定的功勞自居,要求諸侯埋單。
大家見帝國皇帝還是鬧出了這麼大動靜,況且英格蘭也被打成內傷。迫於皇帝的淫威,紛紛上繳了高稅款。
但偏遠的西徐亞遊牧民並不買賬。他們聚眾活躍在梅歐提斯、博斯普魯斯和薩爾瑪提亞地區。據不接受馬其頓的政令。
關於西徐亞問題,這已經成了一塊痼疾之地。當年征服這片土地,可以說馬其頓先輩們也是做出了不少犧牲。之後,以控制主要交通樞紐和中心城鎮來統治這裡,招募弓騎手做僱傭兵來轉移矛盾。維持了很長時間的穩定。
經歷了帝國分封后,其它地方都順利地進入采邑制奴隸生產社會模式。西徐亞卻被卡在先進制度的門外。因為這裡土地貧瘠,不適合農業生產。而牧草是隨氣候節氣等自然因素變化的,牧群則隨之而動。被封到這裡的馬其頓貴族都不願意來,紛紛賣掉封地,或者乾脆放棄這裡的領土權。
蠻荒之地,剽悍民風,令貴族們望而止步。就連受命做行政官的也不願來上任。
慢慢地,西徐亞大草原成了馬其頓「無人管」地帶。有些敢來管理城鎮的大都採取橫徵暴斂,賺的差不多後就溜之大吉。最主要的是,西徐亞城鎮沒有多少居民和財富,許多原住民都搬出城市加入遊牧大軍,基本上脫離帝國管制。
終於在遊牧人中出現了新的領袖。西徐亞弓騎兵重新聚集在首領的周圍,以之為中心開始與馬其頓皇帝作對。在受到英格蘭獨立和埃及叛亂的鼓舞后,西徐亞人也拿起武器,為自由而戰。其實曾經的部落也沒有自由,在馬其頓帝國統治下亦沒有更多壓迫。只是西徐亞首領學會了使用新世界的思想武器。
西徐亞再度以弓騎兵為主體組成軍隊,向馬其頓守衛發動攻擊。西徐亞的防衛軍基本全是城鎮防禦,以點帶面。而城中都是民兵,當年征伐主力早就撤走。單一的民兵和治安隊無法與弓騎主力對抗,被殺被俘數以萬計。
進攻一周,梅歐提斯、博斯普魯斯和薩爾瑪提亞西徐亞草原三大地區全部陷落。獲取重要根據地,西徐亞復國。
馬其頓國內無人願意前去剿匪。帝國皇帝發出平叛號令,懸賞糧食和重金。並且再次加重對各二級王國的貢稅。羅馬王國和耶路撒冷軍管主省,應召參戰。但最後只有羅馬派兵6000,前往西徐亞城。
他們本來打算效仿當年歐昂諾斯的進軍線路,剿滅反叛。但部隊行進至西徐亞城時,正好冬季來臨。所以他們駐紮下來。
這支部隊很精幹,羅馬人亦模仿當年泰里斯團的結構,以大量兵弓手、輕騎兵為主,此外添加了羅馬步兵和輔助步兵。大膽捨棄了馬其頓長槍方陣,全軍都有著靈活快速的特性。
羅馬步兵手持拉丁長盾和羅馬短劍,每名步兵配有三支重標槍。方陣的戰鬥力通過良好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發揮出來。沒錯,這就是以前敵對的羅馬共和國的軍事力量,充滿了羅馬傳統和文化。
相比馬其頓方陣,羅馬步兵方陣更加靈活多變,戰陣正面的防禦力增強,士兵們能夠更多發揮出搏鬥效力。重型標槍賦予他們瞬間毀傷能力,在心理上更容易造成對方恐慌。
當然,這兩種戰陣沒有哪一個更優,只有在誰的手裡,誰更能打。武器、護甲、士兵素質、組織士氣,這些才是決勝因素。
馬其頓也許也好奇,為什麼羅馬王國總是這麼積極地響應號召,衝鋒陷陣
在鷹旗看來,這是再好不過的練兵機會了。且他們正在謀劃著進行軍隊改革,參加這些戰爭無疑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實戰經驗。
薩洛尼卡並不是很在乎這些,羅馬組織起幾千人的部隊為自己的政權服務,就很好。而且看起來沒有多大威脅。
此次交兵西徐亞,羅馬軍團將軍為蒂埃里安布羅斯,四十多歲,經驗豐富。
他駐兵西徐亞城後,仔細了解這裡的敵人情況,地理狀況。相應變更作戰計劃。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與陌生的弓騎部隊交鋒,從中學習對方的特點,彌補己方不足。所以沒有死纏硬打的必要,擊敗敵人更好,持平也正好。
蒂埃里一
第二百三十五章 帝國僱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