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到現在,諸葛正我一直表現的非常謙遜,甚至透著卑微。
哪怕對面大軍壓過邊境,相當於直接宣戰。
但諸葛正我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
原因只有一個,大宋不想打,也打不過。
事實上,大宋雖然重文輕武,但並不缺少忠心武勇之士。
國內也不缺少名將精銳。
如果真的能凝聚全力大戰,大宋還真的不見得會比哪個國家弱。
但很明顯,這是一種奢望。
首先是國內長久實行的策略,還有朝堂紛亂的各個朋黨,讓他們無法齊心合力。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宋這艘巨船,缺少一個英明強硬的舵手。
就像此次事件。
聽到高長生大軍橫穿北莽西夏,逼近大宋的消息。
宋帝第一道命令,不是抵抗,不是防禦。
竟然是抽調前線精銳,回防臨安,首先保障自己的安危。
這種情況,他們大宋拿什麼去打。
面對氣勢如虹的高長生,哪怕大宋用出全力,都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更不用說,如今缺兵少將的情況。
如果說,西夏那邊,是高長生設計,調走了鐵鷂子。
那大宋這邊,就是宋帝主動做出了這種選擇。
而且比西夏做的更加徹底。
坐擁神侯府,又兼領大宋皇城司,在大宋朝堂擁有一定地位的諸葛正我,可是比任何人都明白如今大宋的情況。
在聖旨發出之後,各地的兵馬已經開始快速調動,不斷的朝著臨安靠近。
而相對的,其他地域就迅速的陷入了空虛。
從地圖上看,以此時高長生所在的位置為起點。
兩條線路。
一條往東北方向,直達襄陽一線,玉門關左側。
一條往東南轉向,去往大宋皇城臨安。
而如今因為宋帝這一番折騰。
北面因為距離較遠,雖有波動,但暫時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但南面各城各關的兵馬,可是實實在在被抽調一空。
換句話說,若是高長生突然轉向,朝皇城撲去。
在臨安之前,根本不會受到任何抵擋。
這絕對是一個極其可怕的事情。
是的,因為宋帝的騷操作,臨安周遭是聚集了數量驚人的士兵。
但只有諸葛正我清楚,這些士兵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若只調動精兵,戰鬥力當然極其可觀。
但像宋帝這樣,不管不顧,什麼兵馬都往回調,擁堵在臨安城外。
只會造成巨大的混亂。
若是高長生真的兵臨皇城,那種後果,只要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這也是諸葛正我急匆匆趕到這裡的原因。
而按他的想法,除非高長生失去理智,要不然應該不至於拒絕他的提議。
畢竟如今對大隋,對高長生,最重要的敵人就是鐵木真。
在鐵木真沒倒下,大隋北線危局沒有解開之前,對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動手,顯然都是得不償失的。
哪怕打下了大宋,若是大隋那邊擋不住鐵木真,又能有什麼用處。
而有諸葛正我的領路和背書,高長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以最快速度到達前線。
這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百利無一害的事情。
但諸葛正我萬萬沒想到。
他說出建議之後,高長生沒有給出任何回應,竟是直接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萬馬奔騰,全軍突進。
這絕對是足以讓任何人窒息的場面。
諸葛正我並不是什麼初出茅廬,沒有見過世面的毛頭小子。
出身自在門的他,先闖蕩武林,後入朝擔任名捕,也曾在軍中擔任過職務。
當年靖康之役,北宋覆滅,皇室南遷後。
諸葛正我先後輔佐數帝。
可以說大宋能在南方重建,諸葛正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