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河兩岸多出了無數的小村莊,這些村莊有的人家已經搭起了木屋,有的人家還住在帳篷里。看書否 m.kanshufou.com
原本這裡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人跡罕至。但是隨著各地流民湧入朔州,這裡已經出現了大片的良田,半人高的莊稼隨處可見,一道道田埂縱橫其間,一片豐收的景象。
位於朔河一條分支的中游,有數百間木屋靠著河岸拔地而起,這裡住的都是從江南道上逃難過來的百姓,在朔州官府的幫助下他們就在這河邊紮下根來,官府給他們分發了糧種農具,也按人口給每家每戶都分了地。
因為逃過來的百姓中有不少都是同一個村子的,梅姓居多,所以這片小村莊又被稱為梅家村,現在大概住著三百餘戶人家,一千多口人,其中一半都姓梅。
距離梅家村不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幾十道農家漢子的身影正坐在地頭上閒聊著。
「哎,小書哥,有沒有聽說,官府在徵兵呢,要給朔風城前線送新兵。」
「蒽?什麼時候的消息?」那名被喊作小書哥的漢子愣了一下。
「就昨天晚上,官府連夜貼出的公告。」坐在小書身邊的年輕人大大咧咧的說道。
年輕人的話一出口,一眾莊稼漢子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
「沒錯,官府徵兵了,據說周圍的幾個村子都收到了消息,想來應該是在朔州全境內招募新兵。」
「怎麼又徵兵了,是不是前線戰事吃緊了?」
「可不是嗎,我聽從前線退回來的民夫說啊,朔風城死了老多人了,可慘了。那屍體堆得高高的,哎呦,叫人不忍心去想。」
「這麼慘?不是都說北涼軍打仗個頂個嗎?」
「北涼軍是厲害,可是架不住燕戎蠻子人多啊,據說有幾十萬蠻子正待在關外呢。」
「幾十萬,這麼多!」
「對啊,涼幽兩地的士卒現在都聚集在邊境上,到處都在打仗。還有那北涼侯,正帶著十幾萬大軍收復遼東呢,打的金人節節潰退,真厲害!」
豎著耳朵聽大家聊天的小書聽到北涼侯三個字頓時來了精神,思緒回到了一年前。
小書,大名梅玉書,這是他爹當初請了十里八鄉有名的私塾先生起的名字,指望他能好好讀書,最好能中個秀才,不要再過種莊稼的苦日子。
怎奈大周朝廷的稅賦越來越重,又鬧饑荒,沒讀幾年書就又下地種田了。一直到去年,一家人終於活不下去了,於是就舉家進入北涼逃難。
在北涼邊界,嘉隆關外,梅玉書親眼見過那名震天下的北涼侯,當時塵岳親手幫助他家推了板車,那一幕深深的嵌在了梅玉書的腦海里。
有一個念頭從梅玉書腦子裡一閃而過,突然看著大夥說道:「咱從軍去吧!」
場中的幾十號漢子頓時一愣,陷入了寂靜。
很快就有一人面露難色的說道:「從軍?這正秋收呢,我們走了莊稼誰收啊?」
不少人都點了點頭,顯然莊稼漢心裡最惦記的就是莊稼。
「哎,你說的這叫什麼話,燕戎蠻子打進來的話你這莊稼還保得住嗎?」梅玉書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小書哥,你家娃還在吃奶,家裡就你一個壯丁,你去投了軍,十幾畝地就得你爹去收,你可想清楚了。」一名與梅玉書頗為熟悉的鄰居說道。
「是啊,而且北涼軍都打不過蠻子,我們去能頂用嗎?」一名有些膽小的漢子嘀咕了一句。
身旁有一個面色黝黑的漢子立馬踹了他一腳:「閉嘴,別長他人的志氣,滅咱們自己的威風!」
梅玉書單手撐著腦袋琢磨了半天,一咧嘴:「大家要是都這麼想,就沒人去投軍了。」
「投軍這事得好好和家裡人商議一下,不能腦瓜子一熱就決定啊。」有一人提議道。
「得,不跟你們說了,回家吃飯去了。」梅玉書見大家興致都不高,站起身拍掉了褲子上沾著的泥土。
大家一看天色,才發現原來已經黃昏了,紛紛扛起地上的農具各回各家。
梅玉書愁眉苦臉的回到了家中,家裡的妻子已經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