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
官府下令捕之,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米價每石銀四兩,流丐滿道,多枕藉死。
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吃樹屑榆皮過活。
緊接著出現月食,被解讀為會有凶兆發生。
在這期間,洪承疇終於率領人馬出關前往遼東。
洪承疇是福建人,自陝西起家,累官進三邊總督,又被提拔為五省總督,如今為薊遼總督。
他率領官軍絞殺路反賊大頭目,且善於用兵,手底下有一幫「洪兵」。
洪承疇縱橫疆場這麼多年,好打的,難打的,他都打過,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故而,密陳遼東方略深得兵部以及崇禎的讚賞。
就在洪承疇領兵出關時,清兵與明軍之間發生了衝突。
原來是皇太極令濟爾哈朗、多鐸、阿達禮、羅洛宏、博洛等一批驍將率精銳護軍一千五百人。
前來杏山接應歸降的蒙古多羅特部民蘇班代等三十家共六十人。
他令派一旗兵在後面救應。
濟爾哈朗等於夜間偷過錦州,在往回返時,被明兵偵知。
於是,松山總兵吳三桂、杏山總兵劉周智、總兵劉肇基、祖大壽皆出兵,計七千餘人,全力堵截千餘人清軍。
清軍都是皇太極麾下的精銳,加上濟爾哈朗等驍勇能戰,奮力衝擊明兵。
千餘人的清軍一度把向來勇勐的吳三桂圍在中間。
吳三桂仗著年輕神勇,一時間與濟爾哈朗這個沙場悍將殺的有來有回。
可他身邊的家丁對上身披重甲的清軍,終究是吃了虧。
不是所有人的甲胃都能和將軍一樣經過細細鑄造。
吳三桂一下子就陷入了險峻之地,幸被劉肇基拼死損傷數百人才將他救出。
此役明軍失亡千人,雙方殺傷相當,清軍稍得優勢。
就這麼著,濟爾哈朗帶著殘部圍剿吳三桂不成,還能反身衝殺出去,明軍不能制止。
祖大壽等人本想著在總督洪承疇到來之前,抓住機會好好表現一番,未曾想差點把吳三桂也賠進去。
待到洪承疇到了指揮,得知此事,認真的梳理了一番。
然後就開始殺人立威!
明副總兵程德儒臨陣膽怯,洪承疇以尚方劍斬之。
關寧軍對於洪承疇這位新督師的手段,皆是被震懾到了。
說要在營門上掛腦袋就掛,關鍵還是個副總兵,職位不低。
皇太極得到明軍督師來援的消息,決議圍困錦州。
「這洪承疇倒是有些手段。」
聽著皇太極的誇獎,一旁的范文程則是附和道:
「皇上,此人對付尋常賊寇倒是完全拿得出手。
可若是對付錘匪,他身為陝西三邊總督,把老地盤都給丟了,竟然不敢打回去。」
「不不不,倒是說明了此人頗有些審時度勢。」
幾次戰事,皇太極對於賀今朝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此人要是能被大明督師給輕易對付了,早就被他大清給吃干抹淨。
清軍會去劫掠整個山西,也不至於總時劫掠大明京畿附近,最後還得往山東跑。
「朕聽聞賀今朝派人去了廣東?」
皇太極雖然身處寧錦前線,也一直在掃聽錘匪的消息。
「估摸是打算和毛文龍一樣,利用海運掙錢,或者給他留一條後路之類的。」
范文程也不好判斷,賀今朝此舉的意義所在。
畢竟廣東省對於占據西北三省的賀今朝而言,太遠了,也不好控制,更像是是一塊飛地。
猶如大明對於皮島的控制一樣。
皇太極則是搖搖頭:「朕相信賀今朝絕非是心血來潮要給自己準備後路。
向朕與他這種人,根本就不需要留後路,因為手底下反叛的人,都會直接宰了朕的全家。」
范文程也不接這種話茬,儘管大清高層內部傾軋極其嚴重,這種事誰摻乎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