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朝不禁止海運,甚至是支持的態度。
這樣江南的木商們看到了發財的希望。
他們手裡握著幾千幾十萬根木頭,光是陰乾的就不計其數。
以前大家只能偷摸的造雙桅大船,敢於闖蕩東南二洋的多是不法之人,甚至就是亡命徒。
現在錘匪要主動造這種船隻,要把海運走上正軌。
那有什麼比攀上控制當地政權更順遂的事情呢?
與其賄賂錘匪吏員,被賀今朝抓住把柄,行賄的比受賄所受到的責罰還要嚴重。
畢竟錘匪吏員也是內部人員,你一個外部人員想要來行賄,受到的責罰指定比內部要大。
儘管賀今朝先前整治了許多士紳,斬殺了百人往上的讀書人,又打擊了兩淮販賣私鹽,私自占據鹽田的徽商大老。
如此種種的「惡行」,著實是讓他們害怕。
但是這些膽子大的商人從危險當中嗅到了更大的商機。
那便是只要守賀今朝的規矩,他就能讓你相安無事。
更何況富貴險中求!
錘匪不可能捨棄商人,所以嗅覺靈敏的商人,更是要主動往上湊。
現在不主動找機會進入錘匪這艘船,錯失良機後,不定得多後悔呢!
賀今朝聽完吉珪的話,出聲道:
「我記得我們初戰湖北的時候,左良玉逼著手底下的一幫工匠造船,結果他們把船給點了,主動接應我軍到來。
現在要造船,就把這群善於造船的船匠僱傭過來,讓他們組成專家,去這些木商存木處挑選適合造海船與內陸船的材料。
就兩家供應商入圍,少了。」
「我會差人多找幾家,覆蓋大中小三個階層。」吉珪回應了一句。
「主公可選定造船之所?」
徐以顯不怎麼關心這些商人發財的心思,按照主公的意思,他得到的錢財花出去才叫錢財,留在手裡那就是個鐵疙瘩。
因為大明有錢人窖藏的習慣,導致市面上的銀子流通較少。
隨著各地爆發民亂,短時間內某地會大規模出現許多銀子,導致銀價下降。
但這都無所謂。
徐以顯聽商人說日本那裡有許多銀礦,到時候造了海船占據日本等地,銀價興許還會往下降。
現在主公的意思,就是花錢,把手中的錢財花出去,半更多有利於錘匪政權向前發展的事情。
「你有什麼建議?」
「主公,就選在太倉吧。」徐以顯指著地圖道:
「我們在太倉造船,船隻東流六十里,到達劉河鎮劉家港,船隻出入方便,且有前兩朝的修建,對我們很是方便。」
劉家港興起為港口,得力於元代大規模的海上漕運。
元代定鼎大都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京師糧食「無不仰給於江南」。
婁江即劉江的人海口,不浚自深,潮汐兩汛,可容萬斛之舟。
元至元十九年,管軍總管朱清、張渲為漕運之需,「循婁江故道,導由劉家港人海」,對劉河作了疏浚。
朱張在主持海上漕運的同時,也大力發展以劉家港為出海口的海外貿易,走日本、琉球、朝鮮。
明廷因元之舊,仍行海運,劉家港仍是海上漕運的惟一港口。
自洪武五年至永樂元年,每年約有六七十萬石糧米運到遼東。
這每年數十萬石糧米遠涉重洋,源源不斷地輸往遼東和北平地區,使兵糧無缺,對明朝肅清北元殘餘勢力穩定北方局勢,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也使太倉作為明初的海港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政府在太倉城南碼頭建海運倉,當地人稱為「南倉」,設有天地字號等倉廒91座,倉房919間,專門收儲浙江杭、嘉、湖及直隸蘇、松、常、鎮等地交納的稅糧,多至數百萬石,俗稱「百萬倉」。
至永樂初年,仍「貯米數百萬石,浙江等處起運秋糧皆赴焉。故天下之倉,此為最盛」。
每年春夏二季,大小數百艘海船駛人港內,「萬艘如雲,畢集於海濱劉家港」。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