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秀忠的外孫女繼承皇位,明正天皇(1623—1696年)。
這是日本歷史上自八世紀出現稱德女皇后,八百多年來再次登基的又一個女皇。
如今的日本正是在她的統治下,可天皇的實力,遠不如一個小大名。
薩摩藩第二代藩主島津光久剛當上藩主三年。
隨著他爹島津忠恆等人先後死去,在日本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人物,已經基本死絕了。
島津忠恆死去時,有九位家臣為其殉死。
島津光久像他爹處置為島津義弘殉死的家臣一樣,沒收殉死大臣的領土,罷免一些舊臣,全都換上他的親信。
為了讓島津光久能夠順利接班繼位,島津忠恆可沒少費心思。
因尹集院忠棟和尹集院忠真父子之故,島津忠恆平生最恨權臣。
他對手下之人的弄權者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稍有跋扈的苗頭,便會遭到打擊、斬草除根。
島津忠恆下狠手誅戮權臣,更是為島津光久將來接班掌權鋪路。
此外,為為讓島津光久和幕府將軍以及幕府重臣保持良好的私人關係,島津忠恆讓島津光久以人質身份長期駐留江戶。
島津光久這一待就待了六年。
直到寬永十四年(1637年),九州肥前的島原半島和天草群島發生「島原之亂」,當地的農民和基督教徒發動起義,共同反抗德川幕府的橫徵暴斂和強硬禁教政策。
幕府派板倉重昌為總大將,領兵前來平亂,並要求九州諸大名出兵助戰。
這一場軍役,自然少不了島津家。
但島津忠恆此時有病在身,不能上陣,便急召島津光久回來領兵出陣。
島津光久心中掛念的不是打仗,而是繼承人的身份,得知他爹要死了,連忙趕回鹿兒島,回來的第二天,他爹就駕鶴了。
幕府老中土井利勝、酒井忠勝、阿部忠秋召島津光久登城,頒發了幕府宣令,同意島津光久襲封,領薩摩、大隅、日向及琉球如故。
當然不是只有這四座城,德川幕府發布《一國一城令》,規定每家大名只能保留一座城池,個別領地橫跨數個分國的大大名,可以保留多幾座城池,但也是每個分國最多一座。
不過,這個令並沒有貫徹執行。
至少在島津家是這樣。
嚴格而言島津家最多可以保留三座城池,薩摩、大隅、日向諸縣郡。
但實際上,島津家的城池一共有一百一十四座,這一數量規模一直保持到明治維新時期。
《一國一城令》對島津家的效力,只不過是不再修建新的城池而已。
島津光久再次登城,面謁將軍德川家光,獻上太刀一把、日向馬二匹、銀幣一千枚、絹一百匹,向德川家光謝恩。
而德川家光則是賜給他一把太刀,叫他好好干,要是不服,可以試試此刀鋒利不。
儘管島津光久在此當人質極力與德川家族建立聯繫,連他的名字都是德川家光賜給的,可對於島津光久依舊不信任。
德川家光是不相信光久像他爹那樣有能力還效忠於自己,而且薩摩藩的武士向來以桀驁不馴而聞名,一個小年輕能不能壓住手底下的人還是個問題呢。
隨著日本戰國的結束,島津光久基本沒有機會領兵打仗,他這輩子唯一的一次參戰就是代父出征,但是那一次完全就是去打醬油野餐去了,就匆匆趕會來繼位。
而他本人也極為愛好儒學,喜歡讀書、擅長做漢詩、書法繪畫都有涉及。
島津光久在江戶三百藩當中,都屬於鶴立雞群的那種文化人。
其餘一大幫人全都是文盲。
縱然是德川幕府的掌舵人,也頂多算是個識字的。
喜好儒學當然就會選擇施教,儘管德川幕府也重視儒學,號召建立「藩校」,但多少在大名居住的地方或者大城市附近,就讀的學生也都是藩內高級武士的後代。
可島津光久不一樣,直接把藩校開到鄉間基層,連最低等級的武士子弟都能接受教育。
「四民」中的士,就是武士,是身份等級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