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里已經提到過了,德國的步兵缺乏單兵反坦克訓練,實際上德國步兵手裡也沒有可以拿來反坦克的武器,僅有的兩枚手榴彈,最多只能刮花坦克外殼的漆皮。
在西線戰爭中,其實已經暴露出了這方面的問題,當遭遇到連排配屬的三十七毫米敲門錘無法對付的目標之後,德軍步兵面對向自己撲來的敵軍坦克毫無還手之力,此刻哪怕是再精銳的部隊,也免不了一鬨而散的結局。
在西線戰場德軍陣線崩潰,德國官兵驚惶逃躥的事情不是發生一兩次了。比如徐峻初臨貴地時遭遇的阿拉斯戰役,德軍的步兵單位就被英國坦克給打崩了,歷史上要不是八十八毫米高炮部隊穩住了陣腳,第七裝甲師的下場真的很難預料。
徐峻不認為德軍步兵在東線會表現的更加強悍,歷史上的「34恐慌」首先就是從各步兵單位里流傳起來的,相比之下德軍的坦克部隊至少還能與蘇軍坦克周旋幾個回合,但是步兵手裡只有一門三十七毫米敲門器,遇到蘇軍34之流就只能任憑對方殺戮。
一輛數十噸重的鋼鐵巨獸以三四十邁的速度迎面撲來,只要是精神健全的人都會感到恐慌,特別是你知道自己根本傷害不到對方的情況下,很少有人在這時候還能保持冷靜的思維。在沒有獲得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之前,德軍步兵的34恐慌甚至發展成了坦克恐慌症,步兵們遠遠看到個帶炮塔的影子都會倉惶撤退。
其實德軍高層在三九年開戰之前,就已經了解到這些問題,德軍總參謀部在一戰戰敗後就開始總結戰敗的教訓,裡面有一條就是沒有受過專業反坦克訓練的士兵,是無法冷靜應對坦克的進攻的,陣地和防線往往會在士兵的恐慌中崩潰。
通常情況下,既然認識到了問題,那麼德軍應該考慮加強步兵的單兵反坦克訓練,補上部隊中存在的這個明顯短板。但是誰也沒有料到的是,他們竟然選擇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德軍參謀部決定用炮兵來承擔反坦克任務,優先考慮的戰術是將敵軍的坦克用重炮消滅在出發陣地上。雖然一戰中德軍確實有類似成功戰例,但是把它視為常規戰術,顯然有些過於想當然了,不過當時的德軍高層固執的堅持著自己的判斷,並將其詳細的寫進了德軍的戰術手冊裡面。
於是當德軍向英法宣戰之後,德軍將所有一線反坦克任務,都壓在了所裝備的那一萬一千門p3536反坦克炮上面,如果不是德軍裝甲部隊和空軍發揮超常,而英法裝甲部隊在戰略戰術的抉擇上又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德軍或許最終依然會獲得勝利,但是步兵單位在西線戰場的損失將會相當難看。
不過眼下德軍在全面換裝p40和p41之後,總算扭轉了部分劣勢,至少在陣地防禦上,步兵單位有了可以和裝甲部隊交手的底氣。
問題是離開堅固的陣地,德軍步兵在野外遭遇到敵軍裝甲部隊之後,該如何抵禦對方的突擊。
通常德軍步兵連有一個專業的反坦克班,裝備的武器是三支反坦克步槍,正好平均分給下面三個排。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德軍裝備的依舊還是第二帝國時期的型反坦克槍,也就是著名的毛瑟18型,發射十三毫米鋼芯彈,可以擊穿二十五毫米的均質鋼裝甲,這個數值在三十年代也不算怎麼落伍,足以擊穿當時歐洲各國裝備的主流坦克。
直到希特勒上台前,德軍裡面依然裝備了一千多支這種笨重的槍械。這支反坦克槍實在太笨重了,足有十七公斤重,而且射程和威力也已經漸顯不足,於是德軍開發出了價格昂貴的pb38作為它的替換產品。
那年頭反坦克步槍依舊被各方視為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歐洲諸國都各自研發並裝備了一批反坦克步槍,比較著名的有波蘭生產的35還記得元首在波蘭挨的那一槍麼,就是用這支步槍打的。「,還有芬蘭的39,瑞士的蘇羅通ss18以及英國的博伊茲bs反坦克槍,這些反坦克槍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能在一百米距離擊穿十二毫米裝甲,足以擊穿當時歐洲流行的大部分坦克了。
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後期,歐洲各國在開發本國的新型坦克時,都開始注意起坦克的防禦能力,裝甲厚度都普遍得到了增強。法國和英國更是開始研髮帶有厚重正面裝甲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意圖在防禦力和車載火力方面徹底壓倒各自假想敵裝備的裝甲車輛。
第一百零五章 火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