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事結束,普魯士王國解散了動員預備役,預備役的士兵們開始回到莊園和工廠,讓普魯士因為發動戰爭而即將破產的財政,勉強能還繼續維持下去.
考慮到普奧戰爭是一場兄弟和統一之戰.且奧地利已經加入大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王國對於這場勝利採取了低調處理.官方沒有對任何人授勳,也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以避免刺激奧地利人對邦聯的感情.
同時,大德意志邦聯開始正式運轉,包括普魯士和奧地利在內的所有德志意邦國對邦聯交出了關稅權,各邦國從此無權徵收關稅,另外,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所有邦國的駐外大使一律降為專員,新成立的大德意志邦聯外交部,擁有統一的外交權.並很快對各國建交並派出大使.
從此,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德意志邦國,無權與其他國家建立國家級關係或進行宣戰,大德意志邦聯,將以新的國家機構,履行一切國家權利.簡單而概括的說,普魯士也好,奧地利也罷,以後都是屬於大德意志邦聯下的地區性王國.以經不再是國家了.
儘管這個邦聯在路德維希看來,是統一德意志帝國前的過渡型國家,但發揮它應有的效用,也是目前路德維希當務之急要做的.
普魯士解散預備役後,留下了一部份有戰功的預備士兵,補充了開戰以來常備軍的損失,從而常備軍數量又回到了18萬人左右.這個真正值得依靠的軍事力量,明顯不足以對法國起到震懾作用.且普奧戰爭中,普魯士極限動員後兵員枯竭的程度,已經到了要徵召16歲這個階段的男性人群,這完全是國運之戰.
賭國運之種事情,一次兩次還好,多了必輸無疑.
所以如何加強軍力,或都說是能直接調動的軍力,就成了路德維希最想做的事情.普魯士現在一但動員就兵源枯竭,已經無從加強.路德維希只能將目光投向了眾多的德意志邦國內.
為此,他請求父親腓特烈?威廉三世任命他為,大德意志邦聯戰爭部長兼任總參謀長.開始組建直屬邦聯,不屬於任何邦國甚至不屬於普魯士的軍事力量.
當他辭去普魯士近衛軍司令職務,就任大德意志邦聯戰爭部長兼任總參謀長後,首先就向邦聯議會提交組建軍事力量的計劃.這一計劃包括組建直屬於邦聯的12個常備師,30個預備役師.兵源從各邦國徵召,組建費用由邦聯從關稅收益中撥付.
只是這一提案遭到了各邦國幾乎所有議員的堅決反對.包括普魯士議員在內.都不同意這個計劃.甚至他們任為,邦聯軍事機構,只是指揮機構,只需在戰時對各邦國的軍隊進行統一指揮,無權對各邦國的兵源進行徵召.
儘管路德維希知道困難重重,也沒有想到會遭到全盤否決.很快,他退而求其次,認為邦聯必需擁有直屬的軍隊,便將組建的數字改為6個常備師,15個預備役師.
而這一計劃同樣遭到邦聯議會的拒絕.這些議員們考慮的是,如何在邦聯內爭取本邦國的利益,而不是加強邦聯的實力.根本就沒有打算組建直屬邦聯的軍事力量.
最後妥協和爭取下.路德維希只獲得了3個常備師的名額和預算.這大大的超過了他的預期.不過路德維希也是自有對策.
很快,從普魯士抽調而來的軍官參謀們進入了邦聯戰爭部及總參謀部.他們第一項工作就是一個.徵兵.到處徵兵!
從普魯士境內的波森到北德意志地區的漢諾威王國,從日德蘭半島到奧地利的匈牙利和北義大利地區.邦聯境內的徵兵廣告無處不在.
南北德意志人,波蘭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義大利人,丹麥人,和眾多的南斯拉夫各民族的人.只要在大德意志邦聯境內,所有合適的人群都是徵兵的對像,在滿足身體素質達標的條件後,都是兵力的來源.
當他們開始匯聚位於法蘭克福的邦聯軍營.從普魯士而來的很多軍官都不滿意這批新兵的素質,甚至連毛奇和羅恩都認為,普魯士人組建的軍事單位,戰鬥力比這些人組建的軍事單位最少要強兩倍.
對此路德維希也是苦笑不得.沒辦法.歷史兩次大戰,德國都存在人力枯竭的問題.哪怕現在普魯士陸軍戰鬥力再強,但數量已經是極限了.跟本無兵可征,想要再加強軍力.只能統合境內所有民族,擴展兵
第十三章 大德意志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