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重點就是分工的問題,不能坐在京城臆想,你後面要是有空的話出去轉一圈,到太平洋沿岸,將我們準備納入經濟圈的所有經濟體去走一圈,實地看看他們的經濟發展情況。我之前跟你們講過,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
陳得利感覺到了董良在這件事情上的慎重。
華族人為地給環太平洋經濟圈中的經濟實體進行分工。
這種認為的干預,勢必會出現不公平的問題,時間長了,不同經濟實體之間的矛盾就會加劇,甚至會有人產生對華族本土的怨恨。
而董良讓他下去走走就是為了將這種不公平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董良看來,華族本土與海外領土以及其他華人勢力建立的國家都是平等的。
他不會厚此薄彼,因為他的目標是擴充華人在這個世界的生存空間。
目前來看,占據世界一半人口的華族擁有這個條件。
而在後世,因為百年的屈辱,他們失去了這個機會,最後不得不在夾縫中艱難地崛起。
董良建立的華族能夠像開掛一般,在短時間內崛起,便是因為這一屈辱時期才剛剛開始,華族的元氣猶在。
陳得利接過董良遞過來的文件。明明新內閣花了一個月時間制定的文件被董良說成是閉門造車,原封不動地打了回來。
然而他卻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因為元首剛才的話深受鼓舞,甚至感到一種使命感。
這就是董良的用人之道,他總是能夠讓那些做事情的人感到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偉大。
董良這段時間忙於研究英國人的「勇士級」鐵甲戰列艦,連各大戰區的戰事都沒有在意。
上萬噸的戰艦在幾十年後算不上什麼。但是在此時卻需要凝聚歐洲數百年積累的造船經驗以及科技成果才能夠製造出來。
這其中凝聚的智慧要想提取出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光是戰艦的布局就是一門大學問。
於是乎,董良不得不親自出馬。在當今的華族,董良的技術算不上最好的,但是他的見識依然超越了所有人。
經過了將近半年時間,這艘被拖拽到江南造船場的鐵甲艦終於再次下水,他們將一邊完成海試,一邊前往新加坡軍港。
第一艦隊的將士已經在那裡接收了一批改造後的英國戰艦。
他們將最終匯聚成第一艦隊的生力軍。
華族海軍將攜帶著大勝的威勢殺進印度洋。打通通往西方的航道。
送走了陳得利,董良驅車前往總司。
趙烈文的職務依然沒變,他還是總參謀長,華族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取代他的位置。
林文察再次返回了西北戰區,為了保險起見,董良並沒有換將,這提現了他對沙俄軍隊的重視。
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董良希望能夠始終以百分之百的狀態去應對。
所以在西北地區,華族實行了換兵不換將的制度。
華族的兵都是按照標準化的操典訓練出來的,除了經驗上有所不同,戰鬥力上的區別並不大。
「元首,文察將軍提前回去了,沙俄人在北線跟我的騎兵製造了一點小摩擦,我們的一支邊境巡邏隊死傷慘重,還有兩處牧場被洗劫。
我軍也展開了針對性的報復,一支騎兵穿插進敵人的後方,毀掉了對方的一個移民安置點。」趙烈文匯報道。
「那你覺得這件事情是偶發性的,還是沙俄人的試探?」董良問道。
「屬下覺得應該是偶發性的,沙俄人在北部設置了兩道防線,一道在葉聶謝河東岸,這裡以哥薩克騎兵為主,補充了一些高加索少數族裔,這些士兵作風彪悍,,作戰勇猛,但是不服管制,經常作出違反軍紀之事,據說他們連自己的移民點都搶劫。這次應該是一支高加索騎兵越境想要撈取好處。恰巧撞見了我們的巡邏隊。」
華族在北部沿邊地區設立守邊民兵制度,就是將一些牧民遷移到邊境線周圍居住,在這裡給他們
第一二二〇章 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