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紅堡,莫臥兒帝國的皇宮,一場軍事會議正在進行。
皇室成員以及一眾義軍領袖盡皆在場。
普蘭覺得應該將所有的主力全部拉出去,向下游的坎普爾和勒克瑙進軍。
而太子監國米爾扎·莫臥兒則認為應該將主力留下來保護都城德里。
一個是實權派,一個是名義上的主宰,雙方之間的分歧,其他人不容置喙。
最後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普蘭帶著五千精銳離開了德里。
英軍這個時候已經從北邊的旁遮普地區調集錫克兵,又從調撥了兩個廓爾喀軍團。
一共五路兵馬從北邊向德里城殺來。
米爾扎·莫臥兒只能號召各地起義的土兵親王。
各地響應號召的人很多,但是這些起義軍大都實力不咋地。
英國人的軍隊卻在快速逼近,沿途的抵抗都被英軍一擊瓦解。
其實普蘭也勸說過米爾扎放棄德里城。
德里作為莫臥兒帝國的都城,需要大量的兵力才能夠防守住。
而現在義軍過於分散,一時之間難以形成合力。
就在德里爆發起義的時候,坎普爾、勒克瑙以及詹西都爆發了起義。
在坎普爾,王公納納·薩希卜領導了該地區的起義。起義士兵包圍了殖民軍堡壘。英國人休·惠勒爵士,組織殖民者,建設防禦工事,儲備物資和彈藥,企圖負隅頑抗。
6月9日,起義軍猛攻殖民堡壘,殖民軍隊招架不住,被迫求和。
6月25日,殖民者食物所剩不多,談判後,殖民者懇請撤離,納納薩希卜同意殖民者撤離。起義軍僅僅允許殖民者保留他們的小型武器,讓於27日早晨進行撤離。
6月27日清晨,殖民者撤離堡壘,來到了河邊。
納納·薩希卜提供的船隻正等著把他們送到阿拉哈巴德。
一些忠於殖民者的印籍士兵被起義軍帶走,並被殺害。幾名受傷的英國軍官也被憤怒的起義軍砍死。在河邊,起義軍與殖民者交火。只有4個殖民者逃走,許多英國婦女、兒童作為人質被起義軍拘押。
在勒克瑙,特派員亨利·勞倫斯爵士的部隊有大約1700名士兵,其中包括一些對殖民者忠誠的印籍士兵。起義軍攻擊殖民軍,在密集的炮火和步槍射擊下,勞倫斯被打死。
剩餘的英軍被包圍在要塞之中。
詹西的起義則由一個女人領導。
詹西女王拉克西米·芭伊。她的父親是印度馬拉塔土邦國王的堂兄弟,家族地位崇高。
詹西女王在17歲,就嫁給詹西土邦國王甘格達爾·拉奧。她和丈夫年齡相差接近40歲。
在今天我們看來似乎很誇張,但當年印度流行早婚。
女孩10歲不到都可以出嫁(類似於中國童養媳),在17歲嫁人甚至屬於偏大的年齡,沒什麼稀奇。
婚後1年多,她的丈夫就死了。
詹西女王曾生下一個兒子,可惜4個月時不幸夭折。
無奈之下,她收養了一個有著丈夫家族血統的7歲養子。
按照以往英國和印度土邦的默契,詹西土邦可以繼續維持半獨立地位。
沒想到,貪婪的東印度公司改變了政策,藉口土邦國王沒有直系繼承人,取消了詹西女王和養子的繼承權。
由此,面積36萬平方公里的詹西土邦,就成為東印度公司的直轄地。
詹西女王則被趕到鄉下的別墅居住,不得隨便回到詹西城內。德里的起義也波及到了這裡。
起義爆發之後,一部分起義軍找到位於郊外別墅內的芭伊女王。
他們對芭伊說道:「只要您能夠帶領我們攻打英國人,我們將奉您為女王。」
芭伊早就對英國人剝奪她的繼承權感到不滿,於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在她的領導下,詹西的起義軍奪回了詹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