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為,揚州都屬於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
而這一天,整個揚州雖說還談不上萬人空巷,但半拉月之前才剛剛修好的那什麼城市廣場處,卻已經被揚州本地、附近十里八鄉,甚至是外地趕來的人給里里外外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所以特意在揚州城裡花了不少的代價造出這麼個廣場,而不是把比賽的地方選在室內。正是考慮到了《舌尖上的大唐》這次活動,還是個「新生兒」,急需更多的人氣與關注。
最關鍵的是,李安然雖說在得了多功能探索艦之後,已經沒什麼心思放在賺錢,特別還是比大唐賺錢上了,但《舌尖上的大唐》這種有潛力的商業活動,自然不可能只辦一次。
就像現代時空的那些選秀類節目一樣,哪個不是一搞就是nn季,看起來各方面的投入確實是不小,可賺錢的地方卻是更多,別和不說,光是廣告費那就賺錢盆滿缽滿。
雖說大唐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商業廣告之說,但架不住這玩意兒在哪個時代都能行得通啊。這不,為了做個榜樣,這第一屆《舌尖上的大唐》全程都由得味樓贊助冠名。
同時,原本只是在長安城西南郊商業街里的得味樓,也早在籌備各地海選工作的時候,借著機會一同開在了長安、洛陽、益州、廣州、泉州、越州,以及揚州這幾大最著名的城市之中。
考慮到在這個信息流傳速度很慢的年代,資訊極不發達。《舌尖上的大唐》光有贊助上還不行。於是,各個賽點所在的城市還搞起了相應的輿論配套,建立起了報社和廣播電台。
當然,報社和廣播電台自然不可能只是為了《舌尖上的大唐》才辦得。在李安然看來,一個能夠覆蓋整個大唐,不對,應該是整個大唐時空地球的輿論網絡,最關鍵得是,這個網絡還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用處可是很大地。
報社搞起來到是不難。長安城的那家直接就是和李世民暗中合辦。刊登的內容方面。除了一些民生方面的內容,應當小說、話本之外,也就是各地的一些消息以及氣象預告。
剛開始的時候內容並不算多,四開大小基本上就能搞定。但勝在涉及農業方面的內容比較多。再加上小說連載和一些政策性的通告。賣兩個銅錢一份到也不算貴。
可隨著報紙慢慢流行起來。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特別是在李世民很贊同關於學問普及的提議之後,更是整出了四個版本專門也就是獨立的一張報紙,專門刊登與學問有關的內容。
而這方面的內容也在李安然的建議之下。分成了啟蒙、初級和中級三個檔次。畢竟只要兩個銅錢的報紙,所覆蓋的讀者群可是相當的廣大,但凡家裡能夠溫飽的都能省出來。
至於會不會有人捨不得的問題,李安然到是一點也不擔心。這樣的人有沒有,肯定有。但大多數人,特別是很想後代能夠出息的那些長輩,絕對不會介意從自己的嘴裡省出這兩文來錢。這一點,從後世那些望子成龍,再苦也願意的父母身上就能看出來。
眼瞅著有了學問方面的內容,李安然乾脆又把農業、商業以及一些政策、新聞、官職任免等等之類與官方有關的內容分別做成了三張,於是,一份報紙就有了四張。
利潤方面,雖說報紙的紙張數量一多,成本肯定提高。但隨著商業版面快速的紅火起來,不管是長安城的長安日報,還是那幾個主要城市的地方日報,不但沒有虧錢,反到是賺得盆滿缽滿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這幾份報紙上也只有以得味樓為首,完全是李安然名下的產業在打廣告。對於資訊不發達的大唐,這種廣告的效果那是絕對能讓後世的廣告界為之瘋狂地。
再說了,古代的人雖說見識可能會少了些,但不代表他們都笨,相反,能在古代這樣的環境把生意做好的商家,個個都精明。
等這些傢伙親眼看到了在報紙上最先刊登廣告的得味樓以及其它那些鋪面,個個都因為這什麼廣告讓生意立馬就紅火,不對,應該是火爆起來了之後,自然沒人再象之前那樣傻乎乎地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說起來也好笑,李安然剛開始在搞報紙的時候,也是讓下面的人先行一步找上這些商家去推行廣告。可惜,十之**都沒有響應。偶爾有響應的一兩家還是因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