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在浙江又遇一次滑鐵盧,因為浙江是越劇的發源地,縣縣都有越劇團,各公社都有越劇社,加上安徽黃梅戲的加入,時值中秋前夕,杭州西湖邊上劇社雲集,他們乾脆就賣不出去票。被迫到金華才租下一個電影院,演了一場後,便又賣不出去票了。
到了麗水也是如此,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越劇團都去紹興趕社戲去了,他們才有了機會。從這個方向去福建必須經過溫州,在溫州他們才得到些許歡迎,連演了3場。因為溫州山多路險,除了去海上,幾乎和外界隔絕。幸虧有這3場滿園戲,能使團員掙出了演出津貼。
出了溫州便是福建地界了,她們穿過寧德直奔福州了。福州是閩南,對東北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說起來挺奇怪的,他們是祖國的東南角,把東北當作了對角線,認為是相距最遠的兩個區域。當地文化部門很想把東北的風情引入東南沿海。改革開放以來,台灣的一些歌曲在這裡形成了文藝潮,大街小巷都播放著「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和「小小的一片雲呀,慢慢地飄過來」以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台灣歌曲。還有《橄欖樹》、《阿里山姑娘》、《美酒加咖啡》等歌曲,手提式錄音機到處可見,象東北的自行車一樣普遍。
雖然這裡錄音機多,但不代表富裕,那錄音機不過是從海上泊來的而己。響鈴公主藝術團的大客車往演出場所前面一停,就會有許多觀眾圍上來。他們特別想看看從冰天雪地中來的人是什麼模樣。
沒用影視明星引路,她們便賣出了第一場滿園票,接下來便是場場滿園,因為這裡的觀眾看到了東北姑娘的豪放、蒙古族姑娘的粗獷和朝鮮族姑娘的婀娜,對黎花和女中音及朝鮮舞演員的演出情有獨鍾,尤其是迪斯科更讓他們痴迷。
在福州演完,她們又去了莆田、泉州、南平、三明,龍巖,演到了國慶節,補齊了在浙江的損失,在國慶節趕到了廈門。
廈門並不大,是一個島城,通過集美大橋和陸地相連,因為和台灣的金門隔海相望,歷代都是通往台灣的咽喉,如果不是列為經濟特區,他只夠一個縣級城鎮規模。
這裡也要邊防證才能進入,但是和深圳比起來,顯得冷清多了。一條思明路直通海邊,一條沿海道路建了一些政治文化和商業設施,要逛市容市貌有兩個小時步行就能看完。
但是這個城市的外城區卻很值得一游,鼓浪嶼、廈門大學、南普陀寺、植物園、胡里山炮台、彰平碼頭、集美鎮對他進行了包圍。火車站也不在市區內,離思明路有5公里,那裡和碼頭及集美又形成了3個繁鬧區域。沒有公共汽車,都是個體的出租車在運送外來人。
那出租車都是被稱為大頭鞋的義大利菲亞特,5元錢可以拉你到思明路,要去南普砣寺則需換一輛大頭鞋再去。
廈門的最大演出場所是八一禮堂,劃為特區後,這個禮堂轉給了特區。不過,鼓浪嶼被稱為琴島,那上面有許多音樂廳,都屬於酒吧型的,廈門大學的禮堂離得又很遠,響鈴公主藝術團就在這裡駐下演出了。
廈門的常住人口也不多,但是對文藝演出都很喜聞樂見,5元一張的票價沒人嫌貴,因為這裡華僑占人口的一半。觀眾們都很歡迎藝術團的演出,許多人說,在這裡能看到蒙古族風情和朝鮮族風情值!
在廈門演出了五天,其中有一天去了廈門大學禮堂演出,每場都收入5000元,當地文化部門熱情到不要場租費,他們說:「你們能從那麼遠的地方到這裡來演出,花費一定不少。因為過去這裡一直是邊防前線,只有海政、空政和解放軍文工團來演出,地方藝術團體來這裡還是第一次,我們怎能收你們錢呢,希望你們常來。」
廈門屬於閩西,出了廈門又經過了彰州、龍巖、上杭便進了廣東的蕉嶺,蕉嶺隸屬梅州地區管轄,離汕頭還有200公里,要路過揭陽和潮州地區才能到南海邊上的ST市。而要去深圳和廣州,還需從這條路返回,走梅州、河源、惠州到深圳,有500公里。
汕頭南面有一個島叫南澳島,這個島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位於粵、閩、台三省交界海面,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