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外,在第一期的好口碑,以及涉及政事的情況下,群眾的好奇以及熱情被調度出來。
甚至因為皇帝的誇獎,連帶朝堂上眾人對這報社第二期的內容很為關注。
千呼萬喚始出來,周刊第二期,武子博事件被賈璉放在了頭版,栩栩如生的畫像,以及別具一格的配圖,第二期周刊仿佛掛起一陣旋風,幾乎是剛出廠,就被洗劫一空。
「哼,我看這個武大人做得甚好,那些大官平日裡搜刮的民脂民膏少了?左右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是沒那福氣享用的,便是多砸上幾個,也使得。」
「可不是這樣說來著,而且先皇陛下多好的人啊,既然是他親口下令收監的,必然都是些十惡不赦之人,就是要好生讓他們長長記性。
你看,這位上位,可不就將那些個人給放出來了?」
市井茶樓,兩個身著粗布長衫的書生侃侃而談,言語間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臉上的鄙夷顯而易見。
不知這一處,自第二期周刊發出,百姓也好,官員也好,士子也好,無一不是掀起一陣陣爭論的風潮。
而這些爭論不休的,有對武子博的唾棄、也有對武子博的讚揚,亦或者對新皇的不滿。
賈家的探子將聽到的消息一一上報,賈璉的嘴角上揚,瞳孔裡面的笑意越來越濃。
「很好,接下來就用不上你們了,事情到如此地步,你們再插手反而不合適。」
抬頭朝面前回話的人淡淡開口,賈璉臉上滿是鎮定。
意料之中。
這也是賈璉第二期就要將武子博事件挑出來的原因。
一來新聞新聞,就是要新,傳播要到位。
武子博這前腳走,他後腳就將事情捅出來,並且還讓報社的畫師附上武子博的畫像,也是為了增加可信度以及爭論度。
這時候還沒有什麼隱私不隱私的說法,相較於單純的文字來說,配上圖會更讓人震撼。
而發出之後的效果,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而選擇在這個時候爆出武子博的事情,第二點,是因為北靜王。
當初當今和先皇設計出這一連串的變故,為的就是鞏固新皇的皇位。
朝局動盪,內憂外患,先皇當初心裡憋著一口氣,也為自己一直以來想要做的目標,二來想要新皇登基後,更加輕鬆一些。
因此設下了這些局。
但這樣一來,當新皇登基,重新任命這些罪臣的時候,關於孝順的問題,也就擺上了台面。
只是因著大赦天下這樣的事情,的確是有前例可查,加上大赦天下受益的可不僅僅是這些罪臣,連帶著牢裡的其他人,以及老百姓也都有獲益,因此並沒有人發覺其中不妥。
但如今賈璉利用武子博的事情拋磚引玉,讓人自己聯想到新皇和先皇的命令,這一衝突,也就赤裸裸的暴露在了眾人面前。
要不是周刊第一期給老皇帝的祭文,是被皇帝當眾表揚過的,這一局,皇帝不說被所有人謾罵,至少有一部分人心裡對他是有看法的。
畢竟皇帝可是至早以來,可就是以孝順重感情當的人設。
當然,支持皇帝的也不在少數,畢竟馬屁精這東西,歷朝歷代也都不會少。
而武子博背後是北靜王,當年要不是先皇當地立斷,連著讓北靜王幫皇帝背了兩個鍋,這皇位,怕是還指不定是誰呢。
而在這種時候,宮外不僅將武子博的事情弄出來,甚至民間還是流傳不少關於皇帝的閒話,這幕後主使北靜王,也就很明顯的顯現出來了。
當然,這賈璉之所以篤定輿論的風向會按照他的設想走,也跟他派出去引導的人不無關係。
單純只是從一片文章,其實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理解方法,而賈璉,只是將其中一種用人為的方式散播出去,並引導眾人討論起來。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且對於皇家一直抱有非常極致的尊崇。在有人引導的情況下,人們心裡這種對上位者隱私的窺探,也就會呈幾倍、幾十倍的狀態蓬髮。
這叫八卦,消息閉塞的古代,人們對八卦的需求,比照後世之人,更甚而無不及。
「連城兄,這樣會不會太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