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爺,臣以為,現在皇上一直沒有子嗣,老佛爺不如下旨從宗室近親支中選一個老佛爺滿意的孩子,冊立為大阿哥,把他接進宮裡,當做現在皇上的子嗣來培養,這樣外人就不會說三道四了,而且事情還會變得名正言順。到時候,您在慢慢地讓他來接替皇上,這不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榮祿的一番話,頓時使慈禧皇太后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她很高興,欣然接受了榮祿的這個建議。
「榮大人所言極是,此策略甚妙,哀家同意你的建議。」慈禧皇太后說,「不過,這個聯名上書的經元善膽子也太大了,居然敢擅自聚眾上書鬧事,實在可惡至極!傳哀家口諭,立刻逮捕經元善,交刑部議罪。」
慈禧皇太后口諭一下,刑部豈敢怠慢,他們立刻派人前去上海逮捕經元善。
可是,等逮捕經元善的人到達他的上海住處時,經元善早已經不見人影,他已經遠走高飛了。
其實,經元善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出逃的事宜,當他得到要逮捕他的消息後,他就坐船逃往澳門了。
慈禧皇太后聽了經元善出逃的消息,氣得咬牙切齒地說:「你們掘地三尺,也要把經元善給哀家抓回來,哀家非要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不可。」
刑部領命而去,他們到哪裡去捉經元善里?他們不可能跑到澳門去捉拿經元善。慈禧皇太后的這些話,只不過是氣話罷了。
再說,慈禧皇太后聽了榮祿的話,決定採取榮祿的建議,在宮中冊立大阿哥。
消息一經傳出,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地紛紛議論起來,一時間冊立大阿哥成了皇宮裡的熱門話題。
自從榮祿提出這個建議後,慈禧皇太后的心裡就平衡了許多,雖然她不能廢除皇上,再立新皇上。可是,她可以冊立大阿哥。等她把大阿哥冊立起來,這與她廢立皇上也差不了多少。
不過,她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她冊立誰為大阿哥比較合適呢?這成了慈禧皇太后頭疼的問題。
原先她堅持廢立皇上的時候,就一直在考慮這個人選。可是,由於大家極力反對她廢立皇上,她最終也沒有把新皇上的人選內定下來。
現在不再廢立皇上了,而是改為立大阿哥,這策略的突然改變,弄得她一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現在確定大阿哥人選,成了她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選誰做大阿哥,慈禧皇太后心中沒有數,也沒有底。
當然,大阿哥的人選一定要在宗室最近的旁支中選出一個。這才比較合適。慈禧皇太后想,這個人應該是誰呢?誰比較合適呢?
這讓慈禧皇太后非常為難。這一次,她一定要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一定不能操之過急,馬虎大意,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因為她已經犯了一回錯誤了,再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
想當年,咸豐帝駕崩,她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帝,是為穆宗同治皇帝。
她把自己的一腔熱血,都灑在了兒子同治皇帝的身上,派忠誠老實的大臣做兒子的老師,教兒子讀書識字,輔佐兒子健康成長,希望兒子將來能夠撐起大清朝這片天空。
誰知,事與願違,天不遂人願。同治帝沒有按照慈禧皇太后設計好的人生道路,去完成她打算交給他的大業,卻英年早逝。
同治皇帝駕崩了,慈禧皇太后自己掌了權,當上了大清朝實際的皇上。隨後,她又立了她妹妹的兒子載湉做皇上,是為光緒皇上。她希望光緒皇帝能夠繼承大業,振興大清朝。
誰知,這個光緒皇帝長大後,又不聽她的話,不按照她的套路出牌,我行我素。
他聽信康有為等人的流言蜚語,實行維新變法,把大清朝搞得一團糟,這令她大所失望。
現在,慈禧皇太后處在風口浪尖上,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自己的兒子不行,別人的兒子也不行,究竟誰的兒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