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載漪在心裡狠狠地罵道:「這個楊立山,你吃了豹子膽了,竟敢公開跟本王叫板。咱們騎驢看賬本,走著瞧。本王絕不會放過你的,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從此後,端王載漪對立山懷恨在心,結下不解之冤。後來楊立山被殺,就是由此埋下的禍根。
群官臣工見慈禧皇太后生氣了,再也不敢發言了,只好保持沉默。
慈禧皇太后看了一下大家,清了清嗓子,聲色嚴厲地說道:「今日之局面,不是我大清朝願意跟洋人開戰,只是洋人逼迫我大清朝不得不向他們宣戰。洋人欺人太甚,進犯我大清朝國土,我大清朝才不得不做出如此決定來。如果我大清朝再不出手,恐怕洋人就會在我大清朝頭上拉屎尿尿了。」
慈禧皇太后說完,看了看身邊坐著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一言不發地坐在那兒。
光緒皇帝自從慈禧皇太后召集大臣開會到現在,他一直坐在慈禧皇太后的身邊,一句話也沒有說過,也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
他只是表情冷峻地坐在那兒,聽大家發表意見,爭論不休,他不插一言。
慈禧皇太后此時突然想聽聽光緒皇帝的意見,看看他有什麼好想法。
於是,慈禧皇太后對光緒皇帝說:「皇上,你說說你對此事的看法,哀家聽聽。」
光緒皇帝見慈禧皇太后問他的想法,他還一時沒有愣過神來,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是好。他痴痴地看著慈禧皇太后,一臉懵逼。
慈禧皇太后見光緒皇帝只是看著他,沒有說話。她明白了,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聽清楚她的問話,他就根本不在乎他們的討論和發言,不知道他心裡在想啥。
慈禧皇太后只好又問了一遍光緒皇帝:「皇上,你認為我們對洋人是宣戰還是議和,哪一個更好?」
此時,光緒皇帝才愣過神來,聽明白了慈禧皇太后是在徵詢他的意見。
光緒皇帝想,自從維新變法失敗後,他被囚禁在瀛台,他就在朝堂上沒有發言權了。他幾乎就是個擺設,毫無決策權和發言權。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他只能任慈禧皇太后隨意擺布。慈禧皇太后說東,他不能說西,慈禧皇太后說好,他不能說壞。
今日是怎麼了,居然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慈禧皇太后要徵詢他的意見,真是咄咄怪事。這讓他受寵若驚,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過,光緒皇帝在清政府對待與洋人作戰這件事情上, 他在心裡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只是平他時沒有機會說出來罷了。當然,慈禧皇太后也不允許他說出來。
既然現在慈禧皇太后允許他說出來,他就不客氣了,他把他的觀點一股腦兒地說出來,一吐為快。
光緒皇帝清了清嗓子,鼓起勇氣說道:「依朕看,當下之計應以和為貴。洋人船堅炮利,我軍實難與之抗衡。且戰事一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因此,朕以為不如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爭取有利條件,以利我大清朝的安危。」
慈禧皇太后聽後,微微皺眉,顯然她對光緒皇帝的發言不太滿意,沒有說到她的心坎上。但她並沒有立刻發作,也沒有動怒,而是溫和地說道:「各位愛卿,你們覺得皇上的這個建議如何?」
群臣見狀,紛紛附和光緒皇帝,表示贊同光緒皇帝的說法,同意支持議和。
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趕緊站出來說:「啟稟老佛爺,微臣認為皇上所言極是。臣在總理衙門工作多年,對洋務非常熟悉。臣以為這仗是萬萬打不得的。臣怕一旦開戰,大清社稷將會遭受劫難,危在旦夕,臣不是危言聳聽。臣受皇恩深重,臣不得不說。」
許景澄說完,跪在他旁邊的袁昶也是痛哭流涕的說道:「啟稟老佛爺。臣以為皇上說的非常正確,現在萬萬不能和洋人開戰。一旦開戰,恐怕我大清朝不復萬劫。請老佛爺慎重考慮,三思而行啊!」
袁昶說著說著,幾乎是聲淚俱下,近乎於哀求慈禧皇太后了。
然而,也有一些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