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皇帝當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筆神閣 m.bishenge.com
他想找先帝問清楚,是真的打算這麼做,還僅僅是說說而已?他也知道先帝因為自己過於遷就曹家人而生氣,興許先帝只是在說氣話呢?但先帝閉口不言,還把他打發走了,他心裡沒底,自然惴惴不安起來。
皇帝當時沒法找別人商量,唯一可以找的,就只有心腹伴讀蕭明德。
蕭明德與皇帝和燕王兄弟倆都是髮小,但在妹妹蕭明珠的感情歸屬上,他已經選擇了皇帝,自然不可能再改弦易轍了。況且,從理智的角度來說,燕王既然早已被過繼去了燕王府,還繼承了王位,就沒有再回到皇室做繼承者的道理。那樣太麻煩了,行事也過於繁瑣,根本不是先帝此時的身體狀況可以支撐得住的。蕭明德傾向於認為先帝只是在說氣話,興許是為了讓皇帝警惕起來,不要真的過於畏懼曹家。
在蕭明德的勸說下,皇帝尋了個機會,向先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是朱家的儲君,將來也會守好朱家的江山,不會讓曹家人踩到自己頭上去的!倘若曹家人當真有不臣之舉,那麼他一定會讓他們受到該有的懲罰,曹氏女為他生下的子嗣,也永遠不會成為大明江山的主人!
先帝當時沒說什麼,不過看起來對於皇帝的表態還算滿意。隨後他的病情便開始加重,在他陷入長時間的昏迷之前,他命當時在任的翰林學士承旨擬旨,宣詔燕王回京。
皇帝一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一下就慌亂起來。他擔心先帝對自己這個儲君仍有不滿,是想召燕王回來繼承大統了。雖然從禮法上來說,這種事無論如何都來不及,可他不敢冒險。
當時他一念之差,便借著先帝昏迷之際,假傳聖旨,命擬旨的翰林學士承旨又再擬了一封新的旨意,讓燕王優先處理好邊軍事務,要確保邊軍穩固,再回京也不遲。
當時正撞上北邊的小股敵軍時不時會偷襲邊鎮,雖然只是小事,北方軍中的幾位大將足以應付得來,可是因為聖旨上言明燕王要確保邊軍穩固才回京,所以,等到燕王處理好軍務,抵達京城時,先帝已經駕崩好些日子了,皇帝連登基大典都辦過了,曹家人掌控了朝中的大權。
蕭明珠也早就死於非命。
皇帝如今提起當年的舊事,仍舊是一頭冷汗:「事後朕也曾想過,先帝興許只是惦記著燕王,想要見這個早早被過繼出去的兒子最後一面。可朕太過擔心了,不敢冒半點風險,竟然做了矯詔之事……先帝事後清醒過來,得知頒布下去的聖旨竟與他吩咐的不同,這當中是朕給翰林學士承旨傳的話……他看朕的那一眼,朕至今還記得!」
皇帝閉上雙眼,長長地嘆了口氣:「先帝心裡也明白,那時候的朕,已經懂得了帝王心術。既然連同胞親弟弟,朕都能算計,那他老人家把江山交給朕,自然也能放心了。他什麼都沒有說,就象是完全沒有那麼一回事似的。直到臨終前,他老人家也只是囑咐了母后一些話,然後當著母后與幾位老王叔的面交代朕,要好生對待兄弟,只要朕的兄弟們不行謀逆之事,朕就要保他們一生富貴安康,子孫滿堂……朕答應了!朕知道先帝是在警告朕,一定要善待燕王。朕既然得了江山,便沒什麼好抱怨的,所以……朕在先帝病床前,許下了諾言……」
然而,即使皇帝許下了諾言,自繼位登基以來,也自問對兄弟們做得很不錯,對待同胞親弟弟燕王,更是友愛有加,可在他內心深處,他仍舊記得,當年先帝是嫌棄過他的,曾經鄭重考慮過,要把燕王召回京中,重新歸入本家,立為儲君,繼承大統。至於燕王府的傳承,當時他還有兩個小兄弟呢,隨便哪一個都能代替燕王的位置,反正北方的仗已經打完了。
這個秘密,這麼多年下來,除了皇帝本人,就只有蕭明德知曉了。至於當時親歷矯詔之事的翰林學士承旨,一直都留任中樞,十年前因病身故。皇帝非常確認,對方壓根兒就沒有察覺到自己當年曾經假傳過聖旨。等此人一死,皇帝就相信,這世上除了自己,只剩下心腹的蕭明德知道這個秘密了。
他萬萬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的三兒子朱玏,會忽然提起舊事來。雖然朱玏知道的情況並不詳細,但也有些細節,是只有自己和蕭明德這兩個親歷者才知曉的,絕對不是憑著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