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王師凱旋

    417年11月3日,東晉中央政府左副行政長官、監軍將軍府和中軍將軍府總參謀長劉穆之病逝,享年57歲。

    劉裕接到報告後,一連幾天都沉浸在震驚悲痛的情緒之中。

    北伐的順利開展,當然依賴前線將士的奮勇當先和主帥的運籌帷幄,但後方的穩定實際上更為關鍵。

    當年冉閔縱橫沙場,所向無敵,最後正是因為內政一塌糊塗,終於把政權拖死。

    劉穆之天賦異稟,加上經驗豐富,在東晉後方坐鎮,基本做到了風平浪靜,為前線專心攻城略地,起到了極佳的保障。

    凡事皆有利弊,劉穆之的手段固然讓劉裕獲益匪淺,但問題在於一旦劉穆之不在了,終究很難找到另外一個取代他位置的人。

    職務當然是可以流轉的,但能力和施政效果則大不一樣,劉穆之能做到的,後來者未必能看齊。

    而且後方出現問題,可遠比前線失利還要可怕得多。

    劉裕深知這點,所以在糾結了多日之後,終於還是決定暫時放棄遠征,先回去準備好迎接任何意料之外的變故。

    建康當局也是非常焦灼,劉裕安排的其他留守官員,打算讓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左軍政官徐羨之,接替劉穆之的職位。

    中軍將軍府軍事參議官張邵,倒是嚴謹得很,鄭重其事地說:「現在形勢十分緊急,雖然最後仍不免要起用徐羨之,可是世子並沒有擅自決定的權力,應該先獲得總司令的批准。」

    徐羨之是劉裕的老鄉,早年間在多個勢力手下當差,後來劉裕起兵勤王,便轉到劉裕麾下。

    劉裕也知道徐羨之的本事,可又怕徐羨上手之後,萬一也突然病逝,那對大局可是大大的不利,畢竟徐先生也已年過半百,於是打算讓更加年輕的王弘接任。


    主任參謀謝晦勸他:「王弘雖有才識,但性格輕佻浮躁,遠不如徐羨之穩重大氣。」

    劉裕幾經考量,終於下令任命徐羨之為政府文官部長、建威將軍、建康市長、代理兼任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留守司令,朝廷過去由劉穆之決定的大事,則全都送到北方,交由劉裕親自決定。

    認真凝視著腳下的土地,劉裕百感交集,當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若劉穆之能多活哪怕一年,涼州必能成功克服,可惜這世上終究不存在假設,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生死之事更不存在如果。

    辛辛苦苦打下的關中,這麼快就要道別了。

    俗話說江山易打不易守,關中與東晉本土被重山峻岭和數道河流阻隔,此番撤軍倒是不必擔心受敵人追堵,但之後如何保住戰鬥成果,成了最為迫切的問題。

    對此,劉裕已有對策,任命次子、桂陽公劉義真為雍梁秦三州軍區司令長官、安西將軍、兼雍東秦二州督導官。

    於是12歲的小娃娃成了關中老大,全權負責各州郡的軍事、政治等各項事務。

    當然劉裕不會讓愛子獨掌大權,另派: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高級軍事參議官王修,擔任秘書長;王鎮惡擔任軍政官、兼馮翊郡長;沈田子和毛德祖都擔任大營軍事參議官,沈田子兼任始平郡長,毛德祖兼任秦州督導官,又兼天水郡長;傅弘之擔任雍州州政府參謀長。

    基本上劉裕的安排就是以劉義真為核心,然後分割北伐軍的一部分精銳,進行全力輔佐。

    和哥哥劉義符、弟弟劉義隆一樣,劉義真也不是天才人物,之所以能擔此重任,當然還是出於劉裕的一片私心。

    劉裕在這件事上還是很可憐的,在事業上升期乃至最終抵達飽和期,其實迫切需要至親之人獨當一面,以保護自家權力不受分割,但劉裕的兄弟們沒一個靠譜的,兒子們又太幼小,真是無奈滿滿。

    此時劉裕集團不乏一些大才,但若是把各地的軍政大權給他們,劉裕總覺心裡很不踏實,畢竟他就是以那樣的機會發家的,難保沒有別人效仿,所以乾脆疑人不用,寧願把年幼的兒子推到前台。

    而且他堅信,有個三年五載,這幾個兒子都將能獨當一面,那時候即便自己不中用了,也絕無旁人的可乘之機。

    信念何其堅定,兒子們最終也確實都練就一身銅皮鐵骨,異常強勢,然而危機卻並不是旁人引起的,正是這幾個老成的兒子。

 



  
伍辛老祖推薦:  奪命局  
隨機推薦: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踏星  驚天劍帝  重啟全盛時代  獵戶出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