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老先生年過古稀,眼見新舊交替,雖有心理準備,還是忍不住再度悲泣,高級諮詢官謝晦打趣他說:「徐先生,你這樣可是有點過分了吧?」
徐廣嘆息說:「你是宋國的佐命功臣,我是晉國的遺老,悲歡之情自不相同。」
謝晦剛值而立之年,但跟對了人,選對了路,加上自身才華橫溢,已然大權加身,是劉宋的幾大紅人之一。
劉裕改朝換代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受到鄉里輿論抨擊的人,一律恢復名譽,使其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行為都是內心在現實中的映射,劉裕此舉的出發點,當然是因為自己曾飽受老鄉非議,生活異常艱難,所以一旦擁有足夠的實力,第一時間改良這種環境,以解救更多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
實際上被輿論誣殺的人才,確實很多,民間輿論的威力何其巨大,但同時也很盲目,對當事人的傷害也是很深刻的。
當你的成就不能匹配自身才華時,群眾多會投以嘲諷和鄙視,但當你靠自己的才華終於搏得一定成就,原來那幫批判你的人,又都會掉頭來加以吹捧。
劉裕對此深有感觸,從底層崛起成為一國之君,類似的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不知經歷了多少。
雖是出於好心,但其實劉裕也很清楚,這種問題是絕不可能靠一道詔書就能解決的。
能否根除是一方面,是否努力過則是另一方面,劉裕自然無力完全剔除輿論的弊病,但至少努力過了,而只要付出了努力,心裡便覺踏實一些。
接下來就到了打掃房子的時候了,舊主人離開,新主人入住,總是有許多改變的。
遜位的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被封為零陵王,待遇和西晉初年的曹奐一樣,皇后褚靈媛降為王妃。
劉裕還讓人在舊秣陵縣為司馬德文修建了新王宮,並派冠軍將軍劉遵考,負責周圍的防衛工作。
東晉幾位名臣的封爵,隨著政權的轉移也都發生改變,王導的始興郡公降為華容縣公,謝安的廬陵郡公降為柴桑縣公,溫嶠的始安郡公降為荔浦縣侯,陶侃的長沙郡公降為醴陵縣侯,謝玄的康樂縣公降為康樂縣侯,而之前參與勤王之戰的官員,爵位都不降級,保持原位。
這一舉措的目的當然是拉攏名門,取得他們的支持,而且王謝家族裡面,其實有許多為劉宋王朝效力,也算是一種勉勵了。
安撫工作完成後,劉裕接著追尊已逝父親劉翹為孝穆皇帝,母親趙氏為考穆皇后,尊奉繼母蕭文壽為皇太后,追贈亡妻臧愛親為敬皇后,擢升最高監察長劉道憐擔任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封長沙王,追封宰相劉道規為臨川王(因為劉道規無子,讓劉道憐的兒子劉義慶繼承臨川王的爵位),封王太子劉義符為皇太子,皇子桂陽公劉義真為廬陵王,彭城王劉義隆為義都王,劉義康為彭城王,
功臣們當然也都分別進行封賞,特別追封劉穆之為南康郡公,王鎮惡為龍陽縣侯。
對於原來向東晉稱藩的西涼和西秦,劉裕下詔任命李歆為高昌等七郡軍區司令長官、征西大將軍、酒泉公,任命乞伏熾磐為安西大將軍。
新朝建立,最令朝臣們期待的莫過於此了。
到了第二年421年初,朝政格局基本定型,劉裕又特別擢升京畿衛戍總司令、廬陵王劉義真,擔任宰相、政府副行政長官,徐羨之擔任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兼京畿衛戍總司令,立法院總立法長傅亮,擔任政府副行政長官。
劉義真可算是劉裕那幾個兒子裡面最受寵的一個了,之前險些因為掀起三次北伐,之後又有各項重要的任命,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不是嫡長子,有此待遇可是非同小可。
也許正是自恃受到父親的溺愛,劉義真反而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無論才識還是德行,都乏善可陳,是個十足的敗家子。
其實劉裕的幾個兒子都算不上德才兼備,甚至德才兼失,究其原因無非有三:一是基因問題,二是得勢太早,三是教育缺失。
基因問題的根源自然在劉裕身上,得勢太早的最大問題是驕傲情緒過度高漲,也直接導致身邊圍滿了奸邪宵小,至於教育缺失,當然還是跟劉裕有關,稱帝之前只知為稱帝做工作,稱帝後不久便死掉了,教育子女這種事從來都沒當回事,偶爾指派一兩個
第329章 劉宋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