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非我族類

    北伐大業草草收場,劉義隆當然很不高興,想起各將領的作為,可謂憤恨交加,下令把吃了敗仗的到彥之和王仲德撤職、逮捕入獄,把拋棄軍隊逃亡的竺靈秀斬首示眾。

    垣護之因為進言的功勞,雖然沒能扭轉局面,但因此被提拔為北高平郡長。

    檀道濟因為糧秣不足,也落得個倉惶撤退,但因前期頗有戰績,被擢升最高監察長,仍回防地尋陽駐紮。

    就在北伐主力回軍的同時,前線地方將領仍在苦苦支撐,在確信不會有援軍之後,青州督導官蕭思話,只得放棄郡城,退到險要地帶自保。

    431年2月26日,蕭思話率軍投奔平昌,軍事參議官劉振之,正駐防下邳,得到消息後,以為魏軍來襲,也放棄城池逃走。

    然而魏軍並未趕到,實際上拓跋燾已經下令軍隊回國,東陽的官兵卻做好了跑路的準備,把聚集的物資全都焚毀,最後不但虛驚一場,還把政府的儲備消耗乾淨。

    蕭思話因此被召回京師,也蹲了號子。

    至此,北伐一事基本塵埃落定,劉義隆最初的目標全沒實現,還損失了大批將士和大量輜重糧秣,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而且因為北伐的開展,國內壓抑多年的問題也終於接連爆發。

    中央率先失守,但勉強仍然可控。

    彭城王劉義康,和宰相兼京畿衛戍總司令王弘,同時主管朝廷機要,但因王弘資歷深,且經驗豐富,所以劉義隆平時安排工作也多有所側重。

    劉義康對此頗為不滿,打算搶過王弘的京畿衛戍總司令,不斷上疏表明心跡,日常生活中更是抱怨不斷。

    王弘的弟弟王曇首,時任高級諮詢官,素來是劉義隆的左膀右臂,也深受寵信,劉義康更加不爽。

    王弘兄弟知得知這一情況,為避免步了先前老同志的後塵,準備主動讓賢,以求太平。


    王弘先因老弱多病為由,請求退休還鄉,王曇首則請求調任吳郡郡長。

    結果劉義隆全不批准,回復稱正要仰仗兩人的能力。

    劉義康最開始聽說王弘請辭,按捺不住內心的歡喜,結果劉義隆沒。有批准,頓時化喜為悲,對身邊的人說:「王弘那老傢伙患病已久,國家大事怎麼能躺在床上治理!」

    王曇首擔心劉義康發難,力勸哥哥把總部的文武官員撥一半出去,王弘於是再度上疏。

    劉義隆這回沒有拒絕,批示可以可撥付兩千人給劉義康,劉義康這才沒有異議。

    劉義康是劉義隆的異母弟弟、劉裕的四子,此時已是二十多歲的大小伙子了,對權力更是早就如饑似渴,但劉義隆身邊圍繞一批昔日的老臣,成了他進階的阻礙。

    皇族與開國功臣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劉義康只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環。

    沒過多久,王曇首先一步去世,一年後,王弘也駕鶴西遊,劉義康終於得償所願,也由此讓中央的氣氛不致過於凝重緊張。

    王弘為官正派,死的時候,家中沒有餘財,劉義隆特別賞賜王家孤兒寡母一百萬錢、一千斛米。

    荊州督導官、江夏王劉義恭,是劉裕的第五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因秘書長劉湛總是掌控全局,讓他沒有用武之地,恨意分外濃烈。

    這種老臣輔佐幼主並全權處理政務的模式,還是劉裕親自決定的,起初是因為劉裕的兒子們年紀太小,不能做到獨當一面,所以才採用這得辦法進行過渡,可劉裕怎麼能想到兒子們長得很快,對權力的渴望之心長得尤其快,已然不適應這種模式。

    中央離皇帝近,偶爾有矛盾還可以及時處理,但地方上天高皇帝遠,出現這種麻煩可不是好現象。劉義隆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派使臣責備劉義恭,並努力從中調解。

    領軍將軍殷景仁,與劉湛的關係還不錯,提醒劉義隆說:「當代賢才紛紛凋零(王華、王曇首等人已死),國之大不幸啊!」

    劉義隆當然清楚這其中的暗示,劉湛也是老臣了,萬一因為和劉義恭的關係鬧僵,而不幸遇害,那可大大的不妙,於是下詔讓劉湛回京,擔任太子宮總管,加授皇家稽查官,與殷景仁一起參與朝廷決策。

    不過劉義隆到底沒有真的搞明白殷景仁的話,殷景仁的言外之意,他們這批老傢伙已經不宜



  
伍辛老祖推薦:  奪命局  
隨機推薦:  踏星  神魂丹帝  末日崛起  驚天劍帝  獵戶出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