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的戰略安排是先統一北方,然後掃清柔然的威脅,最後再南下與劉宋決戰,所以劉義隆雖然自毀長城,但因北涼和柔然仍「健在」,北魏短期內還不會南下動武。
只是這個期限確實很短,因為北涼即將迎來終結,柔然的幾次南征也都遭遇巨大的挫折。
柔然原本已經和北魏達成和解,但在利益面前,不要說口頭約定,就算是簽字畫押的合同書也是沒有任何效力的。
當初郁久閭大檀在失敗的陰影中慘澹離世,繼任者郁久閭吳提迫於壓力,暫時向北魏俯首,但國恥家仇是無論如何都忘不了的,而且就算把這些忽略,總得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著想,只有南征並成功進入中原,柔然才有真正復興和繁榮的機會。
凡事都不會無故發生,柔然與北魏之間的和平雖然貌合神離,但到底是和平的,之所以再度刀劍相向,還是因為北魏和西域的外交活動。
隨著北涼國力的日漸衰微,西域各國開始轉抱北魏的大腿了。
435年5月,西域的龜茲國、疏勒國、烏孫國、悅般國、渴槃陁國、鄯善國、焉耆國、車師國、粟持汗國等大小九個國家,一致向北魏進貢。
不過拓跋燾卻並沒有因此感到驕傲,朝會上對群臣說:「兩漢時期雖然打開了西域的大門,但西域各國有求時,言語謙恭,向中國歸附,可是無求時,則態度傲慢,不把中國當一回事,他們深知距離中國太遠,中國軍隊無法前往,而今讓使節互相往來,勞民傷財,最後一點益處都沒有。」
吧啦吧啦一大堆,總之是不準備遣使回訪,也無意確立外交關係。
有關單位一再請求,認為:「九國不避艱險荒遠,仰慕中國的道德仁義,前來朝貢,最好不要拒絕,那樣會不利未來的發展,況且回訪也耗費不了多少資源,不可因小失大啊。」
拓跋燾最終沒有辦法,只好派使臣王恩生等20人出使西域。
這時候意外發生了,王恩生一行剛渡過沙漠,就被柔然的巡查兵俘虜,被押往王庭晉見敕連可汗郁久閭吳提。
拓跋燾得到報告後,立即派使節前往嚴厲責備郁久閭吳提,趕緊回覆說一切都是誤會,並送王恩生回國。
經過這一段波折,回訪西域諸國一事,便暫時擱置了,直到兩年後才重新啟動西訪計劃,那時已有多至十六個國家向北魏稱藩。
這兩年間,拓跋燾心裡開始對柔然另有打算,畢竟以後若是統一北方,家大業大,指不定還有什麼意外、麻煩。
在那之前,拓跋燾深知國家的第一要務是統一北方,易言之便是吞併北涼,而要完成此事,不只需要強盛的兵力,還要運用恰當的謀略。
因為北涼一直以來都表現得溫順有禮,起碼錶面上並沒有過份之舉,貿然發起戰爭,難免落人口實,失了公信,拓跋燾準備同樣以禮來麻痹敵人,然後尋找恰當的時機,一擊制勝。
437年10月,拓跋燾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聲稱將達成兩國的百世情誼,實現共同發展。
沮渠牧犍並沒有那麼樂觀,但還是派右宰相宋繇,攜帶奏章前往平城謝恩,並請示將來怎麼稱呼公主。
拓跋燾事先也沒注意這個細節,便讓百官參與討論,官員們多數都說:「母以子貴,妻從夫爵,沮渠牧犍的母親應稱河西國太后,公主應在河西國稱王后,在平城稱公主。」
拓跋燾以為可行,欣然批准。
沮渠牧犍原本娶了西涼李暠的女兒,如今北魏公主下嫁,李後只好讓位,隨母親尹氏一起遷居酒泉。
李後不久便去世,尹氏撫摸著女兒的屍體,滿臉悲愴地說:「你國破家亡,今天才死,死得太晚啦!」
西涼毀於北涼,說起來,尹氏母女這些年一直委身仇家,箇中悲情滋味,外人恐怕很難體會。
北涼國民對這對母女也多懷冷嘲熱諷之念,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負責鎮守酒泉,調侃來投的尹氏說:「太后的幾個孫兒都在伊吾,你何不去投奔他們?」
尹氏聽其語氣就知他不懷好意,欺騙他說:「我的子孫四散逃亡,流浪天涯海角,我還能活幾天?寧願死在這裡,也好過到野蠻的地方當鬼!」
但沮渠無諱的話卻也讓尹氏動了心,如果真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