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益州動盪

    益州的胡人眼見北方的禿髮樹機能威風凜凜,自己雖沒遭遇什麼旱災澇災,卻也想搞點事情出來。

    首先不安分的是汶山郡的白馬胡部落,與鮮卑人的路線不同,他們開始是嘗試吞併其他的胡人部落,而非與晉王朝直接對抗。

    雖然沒有和政府暴發直接衝突,但益州的督導官皇甫晏卻看不下去了,敢在自己家門口打架鬥毆,分明沒把他這個一州之長放在眼裡,不給這幫胡人一點顏色瞧瞧,怕是以後都敢騎在他頭上拉屎了。

    再者,若是被皇帝知道在他的轄區里暴發禍亂卻不及時鎮壓,那與謀反還有什麼區別,僥倖撿回一命也難免仕途危機。

    越想越生氣的皇甫晏清點了一下手下的軍官,很快便傳令要出兵平亂。

    這時候教育參謀官何旅等站了出來,然後認真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苦口婆心地告訴皇甫晏,胡人生性好鬥,互相殘殺不足為奇,談不上災難,更不值得出兵鎮壓,而且馬上就是雨季,山區肯定疾病多發,不如等到秋天再做打算,也許到時候就風平浪靜了。皇甫晏幾乎想都沒想便堅決否定了這個意見。

    碰巧軍營中有一個胡人軍官叫康木子燒香的,他也向皇甫晏進言,認為何旅等的話很有道理,選擇此時出兵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皇甫晏正在生胡人的氣,聽了這個康木子燒香如此耿直的話,心裡更加窩火,不顧旁人的勸告,毅然將他斬首,聲稱這個胡人擾亂軍心,居心叵測,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軍營里的人都知道何旅等才智過人,既然他說應該等到秋季再做打算,那就不能此時出兵,可軍令如山,上頭一聲令下,該出兵還是要出兵,但十之七八的軍官都是消極備戰,只盼胡人的爭鬥趕緊結束,到時候不用出手就贏得和平。

    不戰而屈人之兵本是兵法中的上上之策,那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一起具備,縱觀古今中外,這樣的案例也是寥寥可數,可遇而不可求。

    皇甫晏的軍隊顯然並不具備各樣條件,恰恰相反,還存在許多問題。軍隊裡下級無條件地服從上級是第一要務,一級管著一級,最後保證所有人都在頂頭上司的把握之中,這也要求這個頂頭上司必須能夠服眾,能有足夠的氣場鎮壓所有人——至少所有軍官——否則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軍隊都將分崩離析。

    營門官張弘素來瞧不起皇甫晏的為人,如今明知前途未卜,又怎甘心為了對頭而白白送掉性命,偏巧這位也是個雷厲風行的實幹家,出征的當晚便趁著夜色摸到了皇甫晏的大營將其斬殺。

    指揮官一死,大軍瞬間騷亂起來,但除了皇甫晏的軍事參謀官楊倉等人,其他大部分倒是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肆意發泄心裡積攢的情緒。楊倉雖奮力要為領導報仇,終究寡不敵眾,慘死在亂刀之下。

    一群人狂歡之後,問題被拋了出來,無端殺害州督導官,這罪名可不小。張弘與人商議一番,最終決定趕在皇甫晏的親信之前派人帶著皇甫晏的人頭抵達京城,來一次惡人先告狀,就說皇甫晏意圖謀反,現已被誅殺,不求聖上賞賜,但求社稷萬代千秋。

    對於不了解皇甫晏的人,可能真的相信了張弘的說辭。

    但廣漢郡政府的主任秘書李毅卻對皇甫晏知根知底,確信謀反一事是子虛烏有,所以他得到消息便第一時間找到了郡長王濬,當時王濬尚未起床,硬被李毅拉了起來。

    王濬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早年雖然博學多才,長相也很俊秀,只因生活太過隨意,從不注重修養和名聲,這在九品中正制的大背景下終究很難有所建樹,所幸後來被當時州督導官徐邈的女兒相中,成了徐大人的乘龍快婿,從此仕途才順暢起來,但也沒有很高的聲譽,直到年過中年做了時任征南將軍羊祜的軍事參議官,因受羊祜賞識被推薦做了巴郡的郡長,之後又調任廣漢郡的郡長,幾度波折,到了本年已是66歲高齡。

    李毅就在王濬的臥室鄭重地將此刻的局勢分析了一遍:首先,以皇甫晏那半調子的智商是絕不可能謀反,事情顯而易見是他的下屬張弘藉機博取不正當利益;其次,廣漢郡雖與成都相距不遠,但卻並不是益州的範圍,而是梁州,國家設置此處的目的就是想扼住益州的脖子,防範像今天出現的變故;最後,張弘不過是個跳樑小丑,位卑人賤,旁人肯定不會擁護他



  
伍辛老祖推薦:  奪命局  
隨機推薦:  布萊肯林場  近戰狂兵  重啟全盛時代  神魂丹帝  獵戶出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