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彌反水

    洛陽雖然淪陷,但漢趙政權並不能完全統治這些地區,帶上戰利品仍舊回到自己的國都平陽。

    王彌本來想遊說劉曜在洛陽自立門戶,然後圖謀天下,但劉曜卻沒有理會,放火將宮殿焚毀,二人因此產生了不小的隔閡。

    這時投降漢趙政權的晉朝官員劉暾發覺這一契機,然後勸王彌及早另作打算,畢竟和匈奴人的皇族發生矛盾,對以後的仕途勢必造成很大困擾,最好到老家青州靜觀天下大勢的變化,進可統一全國,退可割據一方,這是最好的策略,等到大禍臨頭的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王彌深以為然,開始秘密和青州的曹嶷聯絡,準備脫離漢趙政權。

    與此同時,晉王朝北方倖存的官員也開始準備復國大業了,各地都組建了臨時政府以穩定當地局勢。

    宰相傅祇在河陰建立行台,汝陰郡長李矩則負責為他建造宮舍和糧草供應。

    最高監察長荀藩和弟弟荀組等人在密縣建立行台,並發布文告,推舉琅邪王司馬睿為盟主,荀藩本人則行使皇帝職權進行各項決策。

    倉垣的最高統帥苟晞則把太子司馬詮的弟弟豫章王司馬端尊為太子,也建立行台,自任太子師傅、全國各軍區司令長官,主管朝廷機要,然後從倉垣遷到了蒙城。

    琅邪王司馬睿在軍政官王導的建議下,從南下逃荒的人中選了許多有識之士,連同江東的豪傑才俊也建立行台,前後共徵召了106個秘書,庾亮就是在此時加入到司馬睿的政治集團中,本年僅22歲,是後來著名的外戚權臣。

    幽、冀二州督導官王浚在薊縣設神壇、祭告上天及五帝,尊奉某個不知名的王子為皇太子,然後也宣稱代表皇帝任官封爵,建立行台,委派征、鎮級大將軍。


    於是晉王朝南北各地同時出現了五個臨時朝廷,互相層疊行使職權,天下局勢變得更亂了三分。

    而漢趙政權則有條不紊地繼續與北方的晉軍作戰。

    311年8月,劉聰任命安西將軍劉雅為先鋒、河內王劉粲與始安王劉曜則作為後繼一同攻擊司馬模駐守的長安。

    因為司馬模的營門官趙染事先不滿司馬模的作戰安排而投降了劉聰,而有了敵人的幫忙,漢趙兵團很快就突破長安城外的防線。

    在晉王朝勢弱的情況下,趙染其實早就有心投奔漢趙政權,但礙於面子不好直接行動,於是在蒲板駐防時特地請求司馬模任命他為馮翊郡長,司馬模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給他個郡長之職,於是毫不客氣地拒絕了,然後趙染終於找到了台階向著劉聰跑去。

    長安雖在晉王朝的控制之下,但因為饑荒嚴重,不但周圍人煙稀少,城內條件也異常艱苦,許多人都南下逃命了,各種物資供應不上,守軍勉強在城頭支撐,尤其在他們聽說洛陽已經失陷、皇帝被俘之後,戰鬥力瞬間下滑。

    反觀漢趙軍隊鋒頭正盛,幾路兵馬長驅直入,躊躇滿志地乘興而來,一股不奪下城池誓不罷休的狠勁油然而生。

    在此緊要關頭,涼州派來支援的北宮純抵不住內外的壓力,竟然棄城轉投劉聰去了。此舉在史書上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只是輕描淡寫地一句「率領部隊從長安出發投降漢趙」草草了事,給世人留下了很大的謎團。

    當年兩救洛陽的猛將,不可能毫無緣由地變節,雖然首都失陷皇帝被俘,但是北有劉琨王浚,西有老東家張軌,長江以南更是豪傑遍地,隨便投奔一個勢力也總是晉王朝的忠臣良將,總比一輩子都戴著臨陣脫逃大漢奸的帽子要好得多。

    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站在今天的立場加上當時的背景來分析的話,或許他對晉王朝失去了信心吧,而且各地雖然勢力眾多,但多數都有自立割據的意味,就算某一力量強勢起來,但都已沒了正統的權威,就連涼州督導官張軌也暗暗生了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念頭,那個人在北宮純心目中可一直都是神聖的存在,向來以忠君愛國著稱於世,堪稱他的導師,但就是這麼一個人也不能延續初心,更何況是別人。

    既然國已非國,在明知長安必將失守的情形下,或許北宮純不想做無畏的犧牲了,又或許只是詐降,然後趁機在匈奴人背後捅一刀,但史書上並沒有後續的記載,所以更合理的應該是前者,北宮純真的只是單純地想要避免無辜的生命被害,至少可以



第47章 王彌反水  
伍辛老祖推薦:  奪命局  
隨機推薦:  末日崛起  近戰狂兵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神魂丹帝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語言選擇